《日本学刊》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目 录
笔 谈
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多维思考(张宇燕 蒋立峰 王新生 江瑞平)
热点透析 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日本对华关系
“同盟困境”管理与日本对华关系变迁(吴怀中)
国家利益视域下日本对华政策历程及未来走向(吕耀东)
日本对华认知的演进脉络及典型特征(田庆立)
专题研究
“失去”的日本经济:事实、原因及启示(闫坤 汪川)
日本外资管理制度的演变及新动向(陈友骏 王星澳)
基础文论
日本的难民接收制度:变迁、特征及作用(李国辉 高梓菁)
学术信息
Abstracts
日本語要旨
中华日本学会2022年年会暨“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重温初心,面向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摘 要
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多维思考
张宇燕 蒋立峰 王新生 江瑞平
【编者按】2022年8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重温初心,面向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承办,旨在重温和平友好初心、汲取历史经验启示、把握当下机遇挑战、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本刊选取多位学者的报告,摘要推送他们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提出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方案,以飨读者。
“同盟困境”管理与日本对华关系变迁
吴怀中
内容提要:日美同盟对复交50年来的中日关系一直产生着战略性与结构性的影响作用。日本对同盟关系中“被抛弃”困境的经典应对,即强固日美纽带、调整对华策略的双轨路径,对中日关系产生影响。“尼克松冲击”象征的同盟信任危机与中美日关系变动,是促使日本1972年决定快速对华复交的外部重要推手。20世纪80—90年代,日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及同盟“漂流”危机,由于冷战结构及“西强中弱”的双重因素加持,日本双轨应对的对华影响总体呈正向或平稳态势。其后中国经济总量超日,日本担心美方“重华轻日”、对华“迁就”,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大幅强化同盟并开始摸索对华缓和,其双轨应对的效果从此日益呈现正反分化乃至对立。而“特朗普冲击”一度使日本对同盟可靠性产生严重危机感,遂行“拥抱美国”对策以及以对华接近为核心的阶段性“异常”战术对冲。拜登执政后,日本总体上对同盟恢复信心,但俄乌冲突事件使之担忧“东亚有事”时美国的介入方式及程度,遂以激进方式稳固并拴留同盟,在对华强硬的同时也注意规避正面冲突。中日复交50年来,日本的同盟管理成效持续影响着中日关系乃至地区格局,值得关注与探讨。
关 键 词:日美同盟 中日美三角 同盟困境 对华政策 中日关系
作者简介:吴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利益视域下日本对华政策历程及未来走向
吕耀东
内容提要:日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的对华“和平友好”政策随国际环境而变,冷战结束后日本北方安全问题得以缓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和共同安全利益的重要度下降,历史、台湾、东海及钓鱼岛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凸显。日本尽管一直强调中日关系事关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中日关系中所涉及的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价值观利益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日本频频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精神的借口。未来日本对华政策能否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贯彻落实中日乃至地区“共同利益”,将成为维护、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国家利益 中日关系邦交正常化 政策调整 四个政治文件
作者简介:吕耀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日本对华认知的演进脉络及典型特征
田庆立
内容提要: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日本对华认知的演进脉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情感认知”主导下的友好合作(1972—1992年),战略防范视域中的互动博弈(1992—2012年),竞争协调转换期的战略制衡(2012—2022年)。日本对华认知的形成深受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实力的消长、价值观念的迥异、地缘博弈的加剧、同盟体制的变化、区域合作的对冲及全球竞争的激化等多重变量因素影响,在不同阶段展现出特色各异的典型特征:依托冷战时代后期的“建设性接触”理念,中国被日本塑造为“朋友”角色;基于后冷战时代的“战略性防范”意识,日本将中国界定为互利合作的“伙伴”角色;因循新时代的“全方位制衡”思维,日本战略视野中逐步将中国设定为“对手”角色。半个世纪的日本对华认知光谱,呈现出斑驳陆离的交错样貌,绘制成一幅集理性认知、主观误读及负面想象于一体的错综复杂的总体认知图景。
关 键 词:中日关系 对华认知 建设性接触 战略性防范 全方位制衡
作者简介: 田庆立,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研究员。
“失去”的日本经济:事实、原因及启示
闫坤 汪川
内容提要:通过国际比较,本文认为虽然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曾陷入“失去的十年”,但就长期发展态势而言,日本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并无系统性差异,日本并未陷入“失去二十年”甚至“失去三十年”的长期经济困境。对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等结构性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单纯的结构性因素不能解释日本经济长期的“失去”,日本经济的“失去”是经济结构与政策因素互相叠加的结果。一方面,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被结构性因素放大,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多次负面冲击;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多重角色使其陷入“丁伯根冲突”,尤其是长期在产业政策目标与宏观调控目标之间游移,不仅加剧了货币政策失误的可能性,还形成了大量不当投资和僵尸企业,延长了市场出清和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复苏的过程。
关 键 词:日本经济 失去的十年 结构性因素 经济金融体制 宏观调控 丁伯根冲突
作者简介:闫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日本外资管理制度的演变及新动向
陈友骏 王星澳
内容提要:战后日本外资管理制度经历了严格管控外汇外资时期、推进资本自由化时期和重新确立管理制度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2017年以来,日本三次修改《外汇法》,使得日本外资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总体呈现出审查对象范围扩大化、外资管理精细化、管理制度完备化等三大特点,标志着日本外资管理制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日本政府此番修改外资管理制度主要出于三大战略考量,即:防止重要技术外泄、维持本国科技领先地位,加强综合安全保障能力、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挑战,顺应自由化改革要求、吸引外国资本投资。受日本外资管理政策收紧的影响,中国对日投资将呈现短期严重受阻、长期曲折发展的总体态势,涉及重点领域的对日投资或将受到日本政府更为严苛的管制。
关 键 词:外资管理制度 经济安全 外资利用 技术管控
作者简介:陈友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星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日本的难民接收制度:变迁、特征及作用
李国辉 高梓菁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出于政治考量接纳了部分印支难民。以此为契机,80年代日本加入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建立了条约难民认定制度,以接收条约难民。针对海外难民营的难民,2008年日本决定引入第三国定居制度。日本难民接收制度在构建、发展过程中,在国际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外生型特征;在国家层面,其决定及实施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社会层面,日本社会对难民的态度呈现出分化的特点,且日本政府难以利用现行难民制度解决劳动力不足等社会问题。日本难民接收制度虽备受批判,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外交的展开和国家形象的构建,也为其国家行为提供了制度性解释依据。
关 键 词:难民接收制度 印支难民 条约难民 第三国定居难民
作者简介:李国辉,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讲师;高梓菁,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