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刊》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目 录
卷首语(杨伯江)
热点剖析
“多重秩序世界”中日本的基本战略选择(宋德星)
日本追求规则性权力的成因、手段与成效研究(田 正 刘 云)
日本安全保障政策调整动向的不确定性归因分析(陈先才 钟志成)
专题研究
日英海洋安全合作的演变及特征(张景全 罗华婷)
角色转换视角下日本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国际信任提升——基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的分析(张晓旭)
基础文论
日本能源结构转型与政策执行困境(宫笠俐 叶笑晗)
外文摘要
Abstracts
日本語要旨
摘 要
“多重秩序世界”中日本的基本战略选择
宋德星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社会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重秩序世界”也开始浮现,并集中反映在世界安全秩序、世界经济秩序、世界数字秩序相互映射和叠加之中。一方面是世界秩序多重叠加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是世界秩序分层结构特征依然明显,在此背景下的世界秩序之争必然催生战略大博弈和战略大整合。再次将“外交政策第一”奉为核心战略信条的日本,在与国际体系及其主导性大国的互动中,其世界秩序观得以生成,并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国际体系本身。随着新的一轮世界安全秩序、经济秩序和数字秩序之争同步展开,日本作为美西方的一员和地缘政治的作用对象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其基本战略选择既体现了自身战略能动的一面,又折射出了战略局限性。
关键词:日本 普通国家 多重秩序世界 秩序观 基本战略
作者简介:宋德星,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本追求规则性权力的成因、手段与成效研究
田正 刘云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日本紧盯规则性权力,以增强国家实力、实现对外战略目标,满足自身安全发展需要。日本的规则性权力可划分为“基于法律、条约的硬规则性权力”和“依托标准、倡议的软规则性权力”。制定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推进多边与双边贸易协议是获取硬规则性权力的重要手段,完善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争夺国际标准化主导权、推动标准化与专利结合、提出国际倡议等则是获得软规则性权力的主要来源。日本在对外战略上紧跟美欧,实质上不利于提升自身的规则性权力。日本只有正确认识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深化东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地区繁荣,才能有效提升产业实力、推进国际标准化,进而获取规则性权力。
关键词:规则性权力 硬规则性权力 软规则性权力 产业性权力 国际标准化
作者简介:田正,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日本安全保障政策调整动向的不确定性归因分析
陈先才 钟志成
内容提要:伴随百年变局与中美博弈确定性的不断深化,不确定性派生的认知倾向加剧了国际与地区的风险态势。岸田文雄执政以来的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延承并调适了后安倍时代的战略惯性与施策取向,但同时日本的安全认知张力与安全战略阻力亦不断积聚。在此背景下,明晰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调整逻辑是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应有之义。归因理论旨在从认知角度推论国家行为的因果关系,基于不确定性归因理论分析框架梳理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历史演进发现:在竞争性为主的竞合情境这一前置变量下,日本安全保障政策演进脉络的主动性、综合性、灵活性特点所关涉的“意图—能力”“能力—利益”“决心—其他”自变量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其内部驱动力,并在与不确定性作用下的宏观、微观、特殊决策认知结构等外部调节变量的系统效应中,共同塑造了岸田执政后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动向的调整机制。
关键词:安全保障政策 不确定性归因理论 岸田文雄内阁 战略认知 日本安全保障战略
作者简介:陈先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志成,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日英海洋安全合作的演变及特征
张景全 罗华婷
内容提要:日英同为四面环海的岛国,两国安全关系具有深刻而鲜明的海权属性。20世纪初,日英两国曾签订过三次《日英同盟条约》,后在二战中成为对手。20世纪70年代后,鉴于日英海军合作的传统以及日本逐渐将发展海军力量作为实现“军事安全自主”的主要途径,日英之间保持着持续而有限的海军交流与合作。进入21世纪,日英在涵盖海军防务合作机制、海军演习、海军防务装备与技术等方面的海洋安全合作明显深化,主要动因是日英外交和安全政策的调整,以及共同维护“印太”地区海洋利益、维护“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以及支持美国对华海上竞争的需要。日英海洋安全合作显现出四个重要特征:日英同盟的实质为海权同盟、海洋安全是影响日英安全关系发展脉络和走向的关键因素、以维护“印太”地区海上交通线为战略重心、以针对欧亚大陆强国为战略目标。未来,日英将在“印太”海域加强双边海洋安全合作,同时建立“多边海洋同盟”,并成为北约“印太化”的“摆渡者”。
关键词:日英关系 海洋安全合作 海权 印太地区 地缘政治
作者简介:张景全,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华婷,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博士研究生。
角色转换视角下日本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国际信任提升——基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的分析
张晓旭
内容提要:作为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历史宿怨的国家,日本如今在这一地区却拥有高水平的国际信任,既有调查研究表明日本国际发展合作对其国际信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解析日本如何在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过程中提升国际信任的内在机制,可从角色转换视角下建立信任分析框架。角色转换是援助国客观行动和受援国主观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角色信号与期望阶段,援助国根据自身意欲塑造的角色发出信号,受援国对援助国的角色信号形成期望;在角色绩效与承认阶段,援助国利用援助成果创造角色绩效,争取受援国对其角色的认可。当角色或角色的承担者即援助国符合信任发生的条件时,援助国即可获得信任增量。日本利用国际发展合作在东南亚地区实现了由“负罪者”到“赔偿者”再到“建设者”的角色转换,目前朝着“领先者”的角色发展,由此成功改变了战后日本在该地区的国际信任赤字状态,树立了可信任的国际形象。中国作为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也应更加主动地利用国际发展合作塑造角色,履行角色所规定的义务与责任,并保持角色变化的正向性,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的预期、创造高水平的国际信任。
关键词:国际发展合作 国际信任 角色转换 东南亚国家
作者简介:张晓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日本能源结构转型与政策执行困境
宫笠俐 叶笑晗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向低碳能源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方向推进能源转型。日本提出了以确保能源安全作为前提,实现稳定供给、提高经济效率与环境协调的能源政策目标,为未来能源转型确立了多维度的供给体系与政策方向。但福岛核事故对日本能源转型造成的影响依然持续,其引发的转型困境也凸显出日本在能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日本在能源政策执行进程中并非按照各目标协调并进的原则,而是遵循着明显的经济优先排序,其具体政策也妨碍了减少核电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积极措施的贯彻落实。日本的案例说明,气候安全的解决方案大多与各国的能源安全利益相冲突,以能源安全名义采取的政策反而会影响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能源政策目标的内生性矛盾难以协调,也就意味着日本能源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安全 政策执行
作者简介:宫笠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叶笑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