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刊》202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目 录
热点剖析 日本式现代化
战后日本现代化发展的依附性特征及发展制约(崔 岩 富 晨)
文化现代化进程测量的一种设计和尝试——以日本社会为对象(周维宏 雷嘉璐)
压缩现代化视角下日本女性主妇化的演变及其时空特征(李金凤)
专题研究 中日海洋问题
日本海洋战略的安全化转型:背景、特征及行动(卢 昊)
从“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看东亚海域中的中日关系(陈秀武)
基础文论
琉球·冲绳地位补论(下篇)(蒋立峰)
外文摘要
Abstracts
日本語要旨
摘 要
战后日本现代化发展的依附性特征及发展制约
崔 岩 富 晨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国际现代化的理论与发展经验。战后日本确立的不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决定了其现代化发展具有依附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日美“经济战”对日本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在双方经济博弈过程中日本做出重大妥协,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等方面遭受了巨大损失,被动地实行全面结构改革而陷入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陷阱。这表明战后日本现代化发展对美国的依附并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也存在较强的依附性。简要比较中日两国现代化模式的差异,更加显示出日本模式存在的内在缺陷与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日本现代化 依附性特征 吉田路线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作者简介:崔岩,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富晨,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化现代化进程测量的一种设计和尝试——以日本社会为对象
周维宏 雷嘉璐
内容提要:文化现代化被视为社会现代化的起点,其本身是一个综合和立体的概念,因而基于这种复杂概念构建一套具有代表性、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进行相对精确的文化现代化进程测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前沿课题。本文根据现代化理论设计了三个核心指标,并以日本社会为对象尝试进行测量。通过与西方先进国家在第一现代和第二现代两个阶段的均值进行标准化和比较发现:日本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显著特征在于,第一现代化起步晚,发展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而第二现代化速度快,20世纪70年代进入第二现代阶段以后几乎追平西方国家,并在部分指标上实现了超越,整体呈现“压缩式”发展历程。对文化现代化进程进行度量的初步尝试,或可有助于推动亚洲国家文化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日本社会 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压缩现代化 现代化测量指标
作者简介:周维宏,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嘉璐,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压缩现代化视角下日本女性主妇化的演变及其时空特征
李金凤
内容提要:女性主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过渡现象。日本作为一个压缩型后发现代化国家,其女性主妇化现象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诞生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众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的模式转换期。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女性主妇化演变过程呈现出压缩与延伸的时空特征。在时间维度上,日本压缩了欧美国家的生涯性主妇化阶段,同时延伸了阶段性主妇化阶段。这种压缩与延伸的共存,使得传统、第一现代化和第二现代化挤压并存在同一时空内。在空间维度上,日本传统、压缩版的第一现代化与第二现代化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摩擦、融合和断裂,形成混合多元性的同时,其性别意识形态与政策、现实之间也呈现出不对称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性特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本需要跨越公私二元界限,打破公私领域的性别角色分工,构建一个男女可以平等地兼顾事业和家庭的社会。
关键词:压缩现代化 女性主妇化 性别角色分工 第一现代化 第二现代化
作者简介:李金凤,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日本海洋战略的安全化转型:背景、特征及行动
卢 昊
内容提要:海洋地缘因素在日本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日本海洋战略的核心特征之一即安全化,其发展遵循西方将海洋问题纳入安全框架的一般性理论逻辑,同时又基于日本特定的历史经验与战略考量。进入21世纪,日本在“海洋立国”旗号下逐步确立了国家海洋战略,这是日本将安全化逻辑应用于海洋问题的重要体现。日本海洋战略的安全化转型持续加强,在战略特征上体现为威胁认知的持续性及全面强化、安全目标的优先性与具体化、安全手段的综合性与“高阶化”、安全合作及防范对象的选择性与明确化。为实现战略目标,日本积极采取行动,建设强有力且一体化的海上防卫力量,加强沿岸岛链军事部署及“要塞体系”,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海洋监控体系,积极拓展、管理并开发海洋权益区域。日本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相互融合,安全化发展成为长期趋势,但在现实主义逻辑主导、强调自助安全与权力扩张的西方式安全化路线引导下,其未能实现所预设的“安全目标”,反而显著加剧了日本与邻国的海洋矛盾,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日本海洋战略 安全化 国家战略 中日关系 威胁认知
作者简介:卢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看东亚海域中的中日关系
陈秀武
内容提要: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以美国因素的深度干扰为背景,中日关系在东亚海域长期处于“趋冷—回暖”的周期性波动中,先后经历了“搁置外交”“斗而不破”“日本在三海铤而走险”的复杂发展过程。为有效管控海域危机,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为基础,两国政府根据事实状态适时签订的协定和发布的相关宣言、声明、公报、共识等,构成了“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近年来,在全球格局变动与日本对外战略调整的背景下,东亚海域的分区水域——东海、南海步入新的危局。究其实质,该危局是国际关系变动时代美日韩联手打造的“新霸权主义”的集中表现。对此,中国应重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内核”,适时完善“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为中日关系的向好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 条约精神 东亚海域 三海联动 互动机制
作者简介:陈秀武,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
琉球·冲绳地位补论(下篇)
蒋立峰
内容提要:琉球群岛历经三次决定命运的历史性时刻:1879年被日本吞并,1945年被美国霸占,以及1972年遭美日合谋被“移交”日本。将琉球群岛基地化的驻日美军实际享有治外法权,使得当代琉球成为与古代琉球不同的“两属”之地。琉球命运如此,与其始终作为东亚地区大国角力场中的一枚棋子有很大关系,即琉球在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的东亚地区中的地位变化,与美国、苏联、中国三大国在东亚的利益竞争以及国际冷战格局形成和东亚热战紧张持续有密切关系,其中美国的政策转换和中国政治形势演变更具决定性的意义。日本从东亚霸主跌落为地位低下甚至一度丧失主权的战败国,进而成为美国在东亚组建“仆从”集团的重要成员,也对琉球命运的走向产生了关键性影响。时至今日,琉球·冲绳的地位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议题,冲绳人民要求撤走美军基地、保护家园和平、争取历史性主权的斗争得到周边国家人民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琉球地位 冲绳战役 日本领土 美军基地
作者简介:蒋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