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安保三支箭”的指向解读
2013年12月17日,安倍内阁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上正式通过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这三大政策文件被称为安倍的“安保三箭”,它们从宏观战略、政策规划和战术举措三个层次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防务政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日本“战后和平主义”发展路线的航向。
《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一点两面”现代国家都需要符合自己国情的国家安全战略,以便能够在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保障问题上实现长远(设计)、统筹(内外)、高效(应对)的三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并不奇怪,也需要有一个大战略(而不是之前偏重于军事的《防卫计划大纲》)来综合规划并指导其安全保障。但是,安倍政权将日本几十年来都没有的这种战略在大半年之内急匆匆地“搞”了出来,当然就有了其特殊意味。这种特殊,体现在“国际性”(所谓“积极和平主义”)与“防华性”(应对“中国威胁”)的两大指向(即“两面”)上。而这两大指向,首先是以“特殊国家日本”的“正常化”志向(即“一点”)为大前提的。
关于“一点”,即“安倍们”强烈地认为,日本在宏观安全保障战略上严重依赖美国的规划,对于自己国家这一重要命运之所在一直没有进行自主的考虑和设计,而这种“异常性”,既不利于国家安全保障,也是“正常国家化”的阻碍。为了获得“正常国家化”的一大象征,需要制定这样一个“基于国家利益的、以外交安全战略为中心的长远而系统的战略”文件。事实上,该战略文件的文本内容和风格,也的确反映了“安倍们”谋求“正常化”的意志和取向。也就是说,其他国家在安全战略规划上能做的事、能说的话,日本也全能说全能做了,已百无禁忌。
关于两面,首先是“国际性”,其对应的是所谓安倍式“积极和平主义”。日本战后制定的这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制定的宗旨”、“国家安全保障的基本理念”、“围绕日本的安全环境及安全保障课题”和“日本应采取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路径”。这四大部分中,除了少数阐释日本在安全战略上需要“政府统筹、战略考量、系统实施、统合运用(防卫力量)”以及“强化安全保障的国内基础”等字句外,另外80%以上的内容都是强调与国际安全保障有关的事项。其中,除了对日美及日中安全关系的少部分提及,绝大部分篇幅重点强调了如下几点:(1)国际格局正发生变化,日本作为或者为了确保“国际主要玩家”的身份,既有需要也有必要对国际安全作出贡献;(2)日本要综合运用外交及军事手段,对几乎所有的国际安全议题、包括对“国际公域”、非传统安全乃至其他全球治理,都要积极参与和发挥作用;(3)突出主张日本要通过广泛的多边双边安全合作,以“规则制定”、捍卫“普遍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为着力点,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实施日本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
安倍曾发誓“日本绝不做二流国家”,即日本要谋求强势崛起并全面振兴,要做“国际主要玩家”。在安倍的这种“大国振兴战略”中,介入国际安全及军事事务并发挥作用,就成为他的不二选择。可以看到,在安倍的大国战略中,对军事力量的借重及军事力量的地位已被急剧提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选择了多种多样的配套手段,包括日美同盟、多边双边安全合作,甚至要解禁武器出口原则等。
其次是“防华性”,这指的是在这一《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突出强调了应对“中国威胁”,不但指出“中国按照与既有国际秩序不相容纳的独自主张,试图使用实力改变现状”,而且还明确指责“侵犯尖阁诸岛附近的领海领空、设定独自的‘防空识别区’”。此外,还强调要维护“空天海网”等国际公域的规则和秩序等。这些大多是冲着中国来的。新《防卫计划大纲》的“统合机动防卫力量”剑指何方?
安倍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军事防卫方针,当然不会全都是为了中国而设计,其内在动因或基本出发点,乃在于摆脱“战后体制”,谋求国防“正常化”,成为军事大国。例如,新《防卫计划大纲》强调“充分确保防卫能力的‘质’和‘量’”,这反映出日本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二战后以来的军事安全政策取向,既要做强,也想逐渐做大。
但同时,日本建设这样的军事力量,是不是确有指向?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安倍政权的确是在安全防务领域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和能量用于“应对中国”上。日本时隔三年提前修改新《防卫计划大纲》,加速调整安全防务政策、加强军力建设,原因就是“中国威胁”被认为比以前更严重了。安倍指责中国“正在以力量改变现状”、“危险行动可能引发不测事件”。
新《防卫计划大纲》中高度的“防华性”与“抗华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体现在核心防卫方针及建军原则的构想上。新《防卫计划大纲》提出“整合陆海空自卫队防卫资源,构筑‘统合机动防卫力量’,提高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通过“捍卫周边海域航行自由的能力来加强自身实力,扩大自身角色”,强调海陆空三军的一体化和联合作战能力。其目标,正是所谓的“离岛防卫”,即由陆上自卫队在海空自卫队的配合下夺回或守卫“被占领”的岛屿。这种联合作战计划比以往更加具体,不但谋求可以“机动防卫”的海空力量优势,还包括组建可进行海陆两栖作战的纯粹进攻性军事力量(甚至还要成立可以迅速统一调度全国陆上自卫队以增援西南地区的“陆自总司令部”)。所有这些所谓的“夺岛”和“护岛”,其目标直指中国。可以说,安倍政权急于废除三年前民主党版的“防卫大纲”就是出于在西南群岛与中国展开军事斗争的实战考虑。第二是体现在具体的力量建设规划上。根据新《防卫计划大纲》,安倍一举扭转了10年来的军费削减态势(特别是民主党执政时,曾将2009年至2014年的防卫预算下调三个百分点),未来五年防卫开支将增加5%,总量提高到24.7万亿日元,采购无人机、潜艇、战斗机和水陆两栖装甲车等。而2014年军费则有望增加3%,为22年来最大增幅,以针对中国加强西南诸岛防御。
《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无一不与防范中国有关
《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正是循着新《防卫计划大纲》大力强军。该计划是对日本陆海空自卫队军力建设的具体规划,也无一不与防范中国有关。例如,(1)将航空自卫队的主要作战飞机增加到280架,把冲绳那霸基地的战机部队飞行队从一个增加到两个,主要内容为针对来自中国的“离岛攻击”,确保空中优势;同时,为了扩大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将增添三架空中加油机;为了强化对东海海空和中国军队动向的监控,航空自卫队将从美国购入三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2)将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增加到八艘,以应对中国的弹道导弹,并确保海上优势;同时还将购入三艘美国最新锐的濒海作战舰,以加强离岛沿海地带的防卫,阻止中国军队可能发动的登岛作战。(3)在打造机动力量方面,陆上自卫队将先改编制,新设“机动师团”和“机动旅团”,还将首次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员,将本州的装甲部队大举南调;在离岛部署监控部队和反应部队,创建具备海军陆战队性质的水陆两栖部队,以作为守备冲绳周围离岛的夺岛部队。为此,日本防卫省将在今后五年内从美国购置17架可垂直起降的“鱼鹰”运输机和52辆水陆两用战车,以武装这支夺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