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数据分析
1 中国公众普遍认同中日关系的重要性。虽然对两国关系现状评价仍以负面意见为主,但是改善发展、均衡发展两国关系的态度没有发生改变。
调查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公众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可度止跌回稳。自2010年达到92.5%的峰值后,至2014年这一数字连年下跌,五年间下降了近三成。自2015年起该比例开始回升,2016年保持平稳,超过七成(70.8%)的中国公众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在原因上,日本作为“重要邻国”(72.5%)及“重要贸易伙伴”(58.9%)的因素占比最高。
另一方面,对于当前的中日关系,中国公众的评价呈现消极变化,认为“差”或“比较差”的比率为78.2%,较2015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对于过去一年两国关系发展的态势,认为“变差很多”的比率为33.8%,较2015年上升了近18个百分点。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半数(50.4%)的中国公众认为将“相对变差”或“变差”,较2015年上升了9.3个百分点。
在中日美三角关系中,认为中日、中美关系同等重要的比例居首(43.9%);在中日韩三角关系中,认为中日、中韩关系同等重要的比例也位居首位(47.1%),表现出中国公众对均衡发展中日关系的态度。
2 中日关系的老问题和消极面主要表现为领土争端、海洋资源纠纷和历史问题等三个问题。
关于“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公众的意见持续集中于领土争端、海洋资源纠纷和历史问题等三项。其中,领土争端的比率为65.3%,海洋资源纠纷的比率为30.9%,历史问题的比率为27.2%。
围绕领土争端,中国公众对未来因此发生军事冲突的忧虑较2015年大幅增加。选择“未来会发生”的比例居首,为44.8%(2015年为31.1%),选择“不会发生”的比率大幅下降,为17.3%(2015年为39.2%)。对于领土争端的解决办法,“为守卫领土,应该加强中方的实际控制”的认同度最高,达62.1%;认同度最低的为“长期搁置,实现共同开发”,比率分别为15.4%。
历史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依然突出。在对日本不好印象的原因选择上,居于首位的是“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没有真诚地道歉和反省”,比率为63.6%。对于解决历史问题和发展中日关系的相关性,中国公众首选“历史问题不解决,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就无法发展”,比率为45.9%,与2015年持平。绝大多数的中国公众认为历史问题是阻碍目前和今后中日关系发展的“大问题”,其中认为“历史问题没有解决,这是中日关系决定性的大问题”,比率为47.8%;认为“历史问题某种程度得到解决,但依然是个大问题”的比率为36.1%。
有关解决中日两国间历史问题的必要做法,中国公众首选“日本尊重有关侵略战争的历史定论”(65.1%),这一比例较2015年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表现出中国公众对近年来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警惕。此外,“日本真诚地对侵略历史反省和道歉”的比率为57.4%,“日本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历史教育”的比率为55.1%,“日本对强征劳工及慰安妇予以赔偿”的比率为48.8%。
过去一年,中国公众对日本军事威胁的危机感有所增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众对外部军事威胁的危机感加重,认为“存在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的国家或地区”的比率为73.1%,较2015年上升了13.2个百分点。在被问及具体国家或地区时,日本继续居首,比率为75.9%,其次是美国,比率为69.4%。
在感觉日本构成军事威胁的理由中,中国公众首选“日本与美国联手在军事上围堵中国”,比率为69.4%,较2015年有所上升。第二位是“日本曾发动过侵略战争,至今仍存在否认和试图掩盖历史事实,淡化反省和道歉的倾向”,比率为57.8%(2015年为51.5%)。第三位是“日本在防卫计划大纲中把中国设定为假想敌国”,比率为52.3%(2015年为41.2%)。第四位是“日本长期侵占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在该领土争端中否认存在争议”,比率为51.6%(2015年为53.8%)。由此可见,日本安全政策蜕变、历史认识和领土争端等新老问题呈现出叠加出现,复杂交织的局面。
3 在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和平友好、合作共赢具有较为广泛的民意基础。中国公众对两国在亚洲地区和全球事务上的合作抱有相当的关切和期望。
调查显示,在对两国关系未来的预判上,确信“中日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中国公众受访者比率由19.4%上升到30.8%,“希望两国能够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不确定是否能实现”的受访者比率同去年保持平稳,为45%,两项合计超过75%,认为“中日两国今后会持续对立”的受访者比率则由24.8%降至14.4%。
与此呼应,在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认识上,“和平”与“合作发展”也被中国公众视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公众选择“和平”的比率为41.5%,选择“合作发展”的比率为43.9%。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日两国在亚洲事务上的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支持两国亚洲地区事务上合作,从去年的54.3%上升到今年的57.2%。具体合作的议题聚焦在:维护东北亚和平(41%),加强贸易、投资方面的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34.4%),节能技术,风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33.9%)和朝核问题(29.8%)等。
超过六成公众受访者认为中国和日本合作解决世界性课题“重要(19.8%)”或“比较重要(47.5%)”。具体合作的议题聚焦在:包括中东、北非在内的世界和平的维护(43.4%),世界基础设施开发和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37.5%),防止核扩散和核裁军(37.1%)和促进全球经济稳定的对策(36.2%)等。
4 中国公众认可两国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对两国经贸合作回暖抱有信心。
在中日关系对中国重要性的认识上,中国公众高度认可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中日是全球第二、三大经济体”的比率为58.9%。对于两国经济合作的互补性,中国公众具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对中日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看法上,选择“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比率61.5%,较2015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
自2012年起,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两国政治关系的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日贸易总额和日本对华投资连年下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众对两国经贸合作回暖的信心有所增加。30.6%公众受访者认为未来中日经贸额“将会明显增加”或“将会有所增加”,较2015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关于促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有效措施,中国公众首选“改善两国政府关系”,比率为45.8%,“加强企业间的务实合作”位居第二,比率为39.6%。由此可见,中国公众期待两国实现政治与经济的良好互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提高各领域务实合作水平,提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
5 中国公众对中日两国国民感情恶化表示担忧并期待有所改善。有访日意愿的比例继续增加。
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公众受访者对日负面印象比率仍然保持高位,为76.7%,与2015年持平。在负面印象形成的具体因素上,选项持续集中于三项:历史问题(63.6%)、领土争端(60.6%)以及日本联合美国包围中国(48.8%)。
对于中日两国在过去几年出现的国民感情恶化状况,表示“不希望如此,很担心”的公众受访者比例由去年的20.7%上升至35.9%,认为“这种状况是个问题,需要改善”的公众受访者比例保持稳定,为31.5%。
对日正面印象的比率也与2015年持平,比率为21.7%。在正面印象形成的具体因素上,选项集中于三项:“日本人讲礼仪、懂礼貌、文明程度高”(52.9%)、“日本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51.7%)以及“日本人办事认真,工作勤奋,有进取心”(普通公众为49.1%)。
在“有机会去日本”的意愿上,表示“想去”的比例继续上升,为40.9%。对于选择“想去日本”的中国公众,“旅游观光”最具吸引力(83.2%),“购物”愿望上升明显(59%),较2015年增加23个百分点。
6 中国公众看重中日民间交流,媒体对话的受重视度居首。多数中国公众认为本国媒体的报道客观公平。互联网媒体成为中国公众了解日本的重要渠道。
66.9%的中国公众受访者认为民间交流对改善两国关系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过去一年两国民间交流现状的评价不高,认为民间交流“不太活跃”的比率居首,为43.1%。在多种民间交流途径中,“媒体间交流”的受重视度位列第一(50.3%),“相互接收留学生”排第二(32.2%),“教师及相关教育人士间的交流”排第三(24.0%)。
在获取信息渠道上,中国公众获取日本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是本国的新闻媒体。调查数据显示,89.5%的通过接触中国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了解日本信息。在各类新闻媒体中,电视媒体影响最为广泛(61.0%),网络媒体的影响迅速扩大,由2015年的13.2%上升为30%,其中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渠道的比例达到26.7%。报纸影响为8.0%。对于网络言论,88%的中国公众认为“确切”或“大体”反映民意。关于中国新闻媒体报道日本和中日关系的客观公平程度,71.3%的中国公众予以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