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地球仪外交”:意在“遏制”而非“围堵”中国
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安倍大力推行“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
所谓“地球仪外交”与“价值观外交”并无二致
安倍于2013年2月28日在国会发表的施政方针演说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我的外交是有原则的。在访问东盟各国时,我发表了对东盟外交的五大原则。我的外交以‘战略外交’、‘重视普世价值的外交’和‘重视国家利益’的主张外交为基本。我将重建受损的日本外交,并使日本在世界的地位稳固起来,明确起来。”
从演说内容不难看出,安倍认为其外交特质或特性是战略外交、主张外交、“地球仪外交”。将外交定性为战略外交,或许是深受“日本长期缺乏自己的国家战略”这一“国际风评”之困扰而特意将其外交冠以“战略”二字,表明自己要“战略性地开展”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外交。抑或是一定程度上承认“日本是传统上就不善于制定国家战略的国家”而有意识地推动日本改变“依然在延续”的这种状况。主张外交这一定性,或许是深深地意识到战后日本制定国策时“过分受战败和美国占领政策的影响”缺乏自主性,故而高调地宣称其内阁“必须要恢复维护国家利益的主张外交”。地球仪外交,则意味着要开展具有国际视野、超越双边外交的全方位多边外交。综上,安倍堆砌的所谓战略外交、主张外交、地球仪外交,实质上意味着要“战略性地开展”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并具国际视野的全方位外交,彻底摆脱“战败束缚”和“美国依赖”、恢复作为“正常国家”外交的原点。
安倍外交的“始作俑者”谷内正太郎指出:“关于安倍外交,一般称之为俯瞰地球仪外交或俯瞰世界地图外交。(这一提法)翻译成英语比较难,如果硬要翻译的话,可以译成‘Diplomacy of birds eye viewof globe’——用鸟的眼睛看地球那样的外交。”谷内还指出,其“基本理念是积极的和平主义”。谷内在文章中还对“地球仪外交”重视的要素,即精神层面上的重视价值观和经济层面上重视海外市场开拓做了详细“解读”。
究其实质,第二次安倍内阁着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与第一次安倍内阁推行的无果而终的“价值观外交”并无二致。两次安倍内阁在外交战略上一脉相承,即重视与日本共享“自由、民主、人权和法治等基本价值观”的民主国家的密切合作,来达到排除、牵制或遏制中国之目的。不过,与“价值观外交”相比,“地球仪外交”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更直接,实施路径有所调整——更重视虚(价值观理念)实(经济外交)并重。
安倍外交的实质
对于安倍马不停蹄、紧锣密鼓、身体力行地“围绕”中国加强与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伙伴关系的“地球仪外交”,让人不能不想到“围堵”或“包围”中国。事实上,日本媒体并不讳言其政府正在铺设对中国的“包围网”或“围堵中国”。但是,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部分资深政治家和安倍外交智囊,如民主党政治家前原诚司、谷内正太郎等人,却明确否认并表示日本并无此实力。
谷内正太郎2013年6月在接受日本一家网站独家专访时表示:“安倍政府并无‘包围’中国之意图,日本也无此能力”。与此相比,另一位前外务省事务次官宫家邦彦说得更坦率直接:“日本对华政策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是通过接触和遏制来让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相反,如果中国试图改变现状,那么日本就必须与盟国和友好国家一道遏制中国的这一动向”。
换言之,安倍“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是“遏制”而非“围堵”中国,“围堵中国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强”,而是中国过于庞大,很难对中国实施围堵。宫家邦彦认为“在中国周边的14个国家中,任何一国单独抑或几国联手,都无法围堵中国。即便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也没有决心与中国打一场陆地战争。因为美国深知,只要开战,中国将一直奉陪到美国罢手”。
之所以对中国实施遏制战略,是因为他们认为“超大国家”中国的“软肋在海洋上”。宫家邦彦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安全上的威胁源头已由亚欧大陆转向西太平洋,它增强海军军力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国在亚欧大陆边境地区面临的威胁减少了。其次,目前其最为繁荣和最为脆弱的地区不是陆路边境地区,而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针对中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宫家认为日本“应该继续保持海上遏制力和实战能力,同时要在现在看来还比较稳定的亚欧大陆制造中国不得不浪费巨大能量和付出巨大代价的政治状况。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要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俄关注的中亚地带果断地推进投资和外交。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提高,可削弱中国集中于海上的战略努力”。同时,“安倍经济学的成功对日本的对华政策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或许这是“地球仪外交”更注重虚实并重、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以及能源资源竞争的深层根源。
有史以来,东亚第一次同时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和一个强大的日本。战后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亚洲的“忠实男仆”的日本,面对崛起的中国再次试图充当亚洲的领导者,其结果注定是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