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家璇长崎之行看中日关系
2014年6月5日,中国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赴日本长崎市参加“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非正式会议。针对唐家璇此行,日本媒体纷纷猜测“日中交流的大门有可能被推开”。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日本媒体今年以来第一次热议中日之间的对话交流。此前,已故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在访问日本期间受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私下接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率领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访华获得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接见,日本媒体都表现出了高度关注,并对访问成果作出积极解读。在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几次高层或民间的交流活动就能解开问题症结吗?该如何评价这些交流活动呢?
首先,不必高估对话交流成果
从此次日本媒体对唐家璇长崎之行的报道来看,仅仅关注到唐家璇的讲话中提到“抱着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热情而来”,就将此解读为中国急于改善对日关系,并进一步判断唐家璇访日旨在探索中日首脑在APEC会议期间举行会谈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是断章取义,过于放大了唐家璇访日之行的意义,更刻意忽略了唐家璇讲话中的其他重要内容。例如,唐家璇强调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让步余地,并敦促日本领导人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而对此,日本主要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并且不加以报道。
事实上,唐家璇访日及近期中日高层和民间的互动交流,都体现了中国外交更加务实和积极进取的一面。中方一贯认为中日关系遇到严重困难并非中国造成,并且强调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中国从未关死改善中日关系的大门,也没有中断两国的经济合作与民间交流。中国各界已经认识到,中日政治关系的持续冷淡导致双边经济关系随之趋冷,中日民众相互好感度更是降至新低,而这种局面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不利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比日本更急于改善双边关系。此次“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避开日本东京,仅在长崎举行会议,也从侧面体现出唐家璇并不想赶赴东京与过多日本政要会面的意图。
可以说,在日本政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对华政策的情况下,中日关系全面恢复的时机尚未到来。
其次,中日友好交往仍是主流
以安倍为首的右翼内阁并不能代表全体日本民众,今年3月以来,为修复因安倍一意孤行而受损的中日关系,十几个日本各界代表团密集访华,并获得中方的热情接待。例如,2014年4月16日,日本前众议长、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率团来华,受到中国副总理汪洋接见,河野洋平表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日本经济界仍希望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和互利合作。4月24~2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访问北京,与中国副总理汪洋、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和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分别举行会谈。舛添要一表示希望此行能够对消弭误解略有帮助。5月4~6日,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率团访华,他表示,“日中关系出现状况,问题主要在日本,我们会以积极的姿态解决问题”。而日本社民党也计划于6月23日组团访华,旨在恢复中断十年的“政党外交”。由此可见,在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国内仍然出现了很多理性声音,主张从日本自身利益出发,冷静处理日中关系。
第三,关系全面恢复尚待时日
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困难局面的症结在于,日本领导人大开历史倒车,动摇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同时也为两国高层交往制造了严重的政治障碍。安倍言行不一,他一方面向中国喊话,称对中国“永远敞开对话大门”;另一方面,又在国际上疯狂围堵中国,构建对华包围网。不久前在第13届香格里拉亚洲安全峰会和G7峰会上,安倍坚持鼓吹“中国威胁论”,不遗余力诋毁中国。安倍还公开支持与中国在南海有主权之争的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拉拢东南亚国家“合纵制华”。因此,尽管中方希望与日本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但中国领导人也绝不会在首脑会谈等问题上陪安倍“作秀”,为安倍争取国内高支持率做“贡献”。在日本不配合的情况下,短期内中日关系并不具备全面恢复的条件。
中国有句古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日本媒体与其高度关注中日之间谁来谁往、热议领导人何时举行会谈,不如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做些实事,真正推动本国政府改弦易辙,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