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委员:通过入情入理的滴灌,向日本传达入耳入心的中国声音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时间与会期都做出了调整,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丝毫未受干扰。“早就盼望着两会召开”的高洪委员是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日关系研究。今年,他又带来了多个与中日关系相关的提案,并就如何看待疫情期间中日两国的守望相助,后疫情时代两国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人民中国》的采访。
今年两会因新冠疫情延期两个月召开,您有怎样特别的心情?
高洪:和往年相比今年两会因为疫情延期。首先作为政协委员,我对两会充满了期待,可以说早就盼望着能够召开两会。两会的成功召开本身就证明了我们国家“上半场抗疫”取得了初步成效,具有示范意义。今年将是一个高效率的会议,在压缩的会期中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要积极地投身到会议当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国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日两国民众和政府积极相向而行,给世界抗疫做出了表率,同时也体现了东亚共同的文化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特点。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高洪: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与相邻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开始的,比如从亚洲命运共同体一步一步成长发展为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中日两国的守望相助、相互支援,就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某个国家遭受灾难的时候,得到了邻国及外部世界的支持,会极大地鼓舞士气,鼓舞斗志,有助于这个国家成功地抗击疫情。第二,相互支援展示了人类社会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精神。中日间克服了过去的障碍和困难,在持续向好、行稳致远的过程中共同面对疫情,这对稳定当前两国关系,甚至对疫情过后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都有正面作用。第三,中日作为负责任的、有影响力的两个东亚大国,在疫情来临之后,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指责,给国际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今年两会您准备了哪些建设性的提案?同时,作为日本问题方面的专家,您如何看待疫情后的中日关系?
高洪:出于我的学术背景和专业原因,我的提案主要还是涉及中日关系。就当前形势看,中日关系有良好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和杂音。特别是日本社会方面,尽管主流有正确认识,能重视中日两国关系大局,但是负面的因素也不少。包括在台湾问题以及对中国防疫抗疫做法的态度、认知上还是有一些杂音。我想,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讲道理、正视听,向日本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特别是在方式方法上面,我们应该有所创新。不能单靠“大水漫灌”式的普遍发声,还要有入情入理地具体“滴灌”,用各种新的方式和渠道把我们的声音入耳入心地传导给日本社会。
疫情是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迟早会过去。无论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还是中日关系的发展终会回归常态。回归常态以后,政治上增加互信,经济上出现新的布局和调整也是理所当然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劝导日本企业退出中国市场,或者说觉得“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但是,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中国率先在全球复工复产,恢复活力,日本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依然会重视和中国的经济合作。特别是我们的新基建规划出台以后,据我所知,日本的企业家,日本的一些有远见的经济学家都持乐观态度。我坚信两国经济合作还会持续,包括在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的合作等,日本仍然会持积极态度。所以,只要我们赢得了两国关系在疫情背景下的这次考验,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作为对外友好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您对于疫情下世界格局的改变有哪些新的思考?
高洪:对外友好界别主要是由从事外交工作或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所构成,我们讨论的问题与国际环境和当前抗击疫情的国际事务相关。我觉得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面对国际关系遭受重大变故,面对这场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人类社会面对的危机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当然还有环境,比如流行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我认为这次疫情主要是环境危机,但是面对这样一场危机,各国的做法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人类社会联手抗击疫情。但是事实相反,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国家做出了唯自己国家利益至上的霸权行为,借着危机向中国甩锅,污蔑和丑化中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在政协会上要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选择正确的做法。
今年两会您关注的重要事项主要有哪些?
高洪: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许多涉及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的重大事项都要在两会上研究。全国人大作为立法机构,有关疫情的各种应对措施需要出台配套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这次两会除了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之外,我们还要学习、讨论民法典草案的相关问题。法典是对一项专门法律的系统化过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我国2017年启动了民法典的工作,时至今日有必要有一个很好的推进,这也是今年两会上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
采访:王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