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存钱”之道
日本企业素来以长期发展为目标,把抗风险能力作为重要经营指标,重视财务层面的现金流稳定,喜欢储备现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诸多汽车制造商为了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正大力增加企业的“现金储备”。3月底,丰田等7家大型汽车公司将现金储备提升至11万亿日元(约合7289亿元人民币)。
日本企业“爱存钱”的特点源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日企更是想尽办法增加现金储备,其“存钱”之道值得参考和借鉴。
日企“爱存钱”
日本企业素来以长期发展为目标,把抗风险能力作为重要经营指标,重视财务层面的现金流稳定,喜欢储备现金。
战后,伴随着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日企的现金储备规模迅速膨胀。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1960~1989年,日企的现金资产从3.3万亿日元上升至163万亿日元。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破灭后,日企大量使用现金储备还债、投资,现金资产出现短期回调,1996年下降至129万亿日元。
随后,日企的现金储备再次攀升,2000年达到141万亿日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日企加强现金储备的意愿进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现金资产规模已达223万亿日元。据日本银行统计,2020年3月底,日企持有的现金资产为28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5%,再创历史新高。
现金储备以“未分配利润”形式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当企业负债较高时,企业可优先安排现金储备偿还负债,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一些日企甚至采用更保守的“无负债经营”理念,即维持企业现金资产高于有息负债。统计显示,约六成日本上市企业处于“无负债经营”状态。
日企储备现金也有“持币待机”的投资安排。它们认为,面对大规模投资机会时,若单纯依靠外部融资,则有可能丧失先机。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来临,日企在物联网、新一代通信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扩大投资的意愿,这些领域都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持续投入。
当然,日本政府并不认同企业在投资上的保守行为,认为企业资本留存影响经济增长,是经济低迷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一直想尽办法推动企业增加投资,但效果并不明显。
源自危机意识
日本企业“爱存钱”,源自其基因里的危机意识。日本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地震、洪水、海啸等都会造成企业停工停产。各类危机会冲击企业经营,带来资金风险,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则可以帮助企业抵御风险。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资产价格迅速下滑,企业负债一度超过资产。企业为清偿债务,开始持续实施缩减债务的行动,主要方式就是增加企业现金储备、减少从金融机构的借款。
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海道拓殖银行、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相继破产,引发日本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惜贷”普遍,甚至“雪中抽贷”大量回收企业贷款,本应是资金提供者的金融体系成为资本流动“堰塞湖”。与此同时,日本传统的“主银行模式”逐渐瓦解,对企业融资支持方式发生变化。
企业发现,“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因此更多依靠内部留存资金来完成设备投资,这一习惯延续至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都出现了信用紧缩,日本企业也凸显融资困难问题。一些企业经营者指出,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维持足够的现金储备,使公司在赤字情况下依然能够发出工资,避免发生裁员的情况。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企业的经营作风日趋保守。
安倍2012年执政后,日本政府大力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也为日本企业增加现金储备提供了便利条件。2014年后,日本经济情况好转,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但企业并未将获得的利润转化为投资,而是作为现金储备留在企业。到2018年,日本企业的内部利润金已达到463万亿日元。
面对疫情冲击,日本企业手握充足的现金储备,表现出更稳健的抗风险能力。虽然同样面临着营业收入减少的问题,但是依靠现金储备,企业仍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员工工资和房租的支出,体现出现金储备抵御风险的作用,截至目前日企破产数量也相对较低。
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现金储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企业在现金储备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参考与借鉴。
第一,企业的现金储备要实现“量”“质”并举。
企业现金储备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为应对突发事件,企业需要准备充足的现金流,以提升在危机情况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
而在现金储备时,企业不仅要注重提升现金储备的“数量”,更要提升现金储备的“质量”。企业的现金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业现金流、投资现金流以及财务现金流。其中营业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因其能被企业自由处置,也被称为“自由现金”。当面对突发事件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及债券等所获得的财务现金流容易面临断裂的风险,企业难以通过使用这部分资金应对风险,因此这部分资金被称为“非自由现金”。
由此可见,企业在开展现金储备活动时,需要实现“自由现金”与“非自由现金”储备之间的平衡,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努力增加企业的营业活动现金流,合理安排投资活动现金流,有效控制财务活动现金流,提升企业现金流储备中营业活动现金流的占比,减少对财务现金流的依赖,促使企业现金流维持健康、合理的状态。
第二,通过“开源”“节流”,增加现金储备。
在“开源”方面,除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增加营业活动现金流外,在危机发生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积极采取增加融资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现金流。自疫情发生以来,日企通过增发公司债的方式将短期负债调整为长期负债,维持了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企业在2020年4~7月间,发行了1.9万亿日元(约合126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同比增长10%。
在“节流”方面,日本企业通过减少股份分红、降低股票回购、降低设备投资等方式,削减现金支持。例如,2020年4~6月间,日本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比率同比下降了78%。
第三,通过组合优化营业、投资和财务现金流,提升现金流质量。
要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就需要加强对企业营业现金流的管理。日本企业将“现金流量周期(CCC)”作为管理营业现金流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周期反映了企业通过销售以获取现金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周期越短意味着企业能够以越快的速度实现现金回流,而降低企业的现金流量周期意味着需要缩减在库天数及应收账款天数。
2019年,日本豪雅株式会社(HOYA)通过加快库存处理速度以及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方式,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周期缩短了6天,从而使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实现了11%的增长。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日本政府还积极推动民间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以确保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例如,福冈银行推出将“应收债权”现金化的“应收账款保理”措施,降低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压力,改善了现金流状况。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