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会人走政熄吗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因病辞职,有关“安倍经济学”的功过以及未来前途随之成为热议话题之一。以笔者看来,“安倍经济学”成效明显但代价极大,如果菅义伟当选首相还将继续实施下去。
如何评价“安倍经济学”
对“安倍经济学”的评价应放在国际和日本国内两大视野下考量。“安倍经济学”出台的国际背景是当时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仍然相对低迷。日本国内背景则是政局动荡,“十年九相”、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自泡沫崩溃后经历所谓“失去的20年”,国民士气萎靡不振。经济增长率低、物价低、财政债务杠杆高,即“两低一高”成为“日本病”的代名词。
30多年来,包括日本在内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没能够找到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良方。“安倍经济学”在这种背景下出台。它的政策基调是要变过去“缩小型的均衡分配政策”为“创造增长和财富的良性循环”。2013年先放出“三支箭”:灵活的财政政策、大胆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2015年又提出“新三支箭”,实际上是提出到2020年希望实现的三个目标:GDP 600万亿日元,出生率达到1.8,看护老人零离职。2016年后又陆续实施了负利率、收益率曲线管控等政策。
总体看,“安倍经济学”既强调凯恩斯主义的需求论,又主张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论,同时强调“供给学派”的刺激投资、扩大供给。三大理论相互矛盾但又各有合理性,至少在“安倍经济学”实施初期即形成了市场预期,产生明显效果。比如实现战后第二长的连续71个月经济景气,扭转了长期以来的日元升值局面等等。
但“安倍经济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当初提出的2020年目标大多没能实现。工资上涨幅度小,经济增长率偏低的问题也未解决。关于财政重建几乎毫无进展,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如此等等。
总体看,“安倍经济学”取得了短期效果,但结构性问题并未解决,而且付出的代价很沉重。这些短期成果是以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和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大放水”换来的。财政投资不断加大必然加重本已严峻的财政负担,大量购买国债极易引起财政危机金融化。关键是因经济形势不佳,根本看不到退出机制的时间,隐患无时不在。
日本经济的痼疾难解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长期遗留下来的,强求通过“安倍经济学”或一两届政府解决不现实。可以说,日本经济在总需求、总供给两方面都有严重问题。
总需求方面,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设备投资和出口三个方面,即所谓“三驾马车”。
先看个人消费。这对日本经济举足轻重,约占日本实际GDP的60%,但长期以来日本个人消费低迷。原因一是国内市场扩大空间有限。二是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居民收入几无增加,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三是人口超老龄化,特别是财富结构失衡,老年人消费意愿弱,年轻人消费意愿强但没钱。
再看设备投资。设备投资占日本实际GDP 15%左右,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影响日本经济。设备投资多寡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活力与增长速度,取决于企业生产能否扩大。而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导致设备投资长期低迷。未来设备投资能否扩大取决于生产能否扩大,生产能否扩大又主要取决于消费和出口能否扩大。但因国内个人消费难扩大,加上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出口难扩大,日本的设备投资扩大也希望不太大。
最后再看对外出口。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当下内需难以扩大的情况下,出口就更显重要。日本拥有巨大生产能力,但出口往往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当下的新冠疫情。作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的欧美以及中国经济不同程度受挫,也给日本出口造成沉重打击。
总供给方面,一般来说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劳动力问题。目前日本正面临严重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已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过度老龄化意味着社会保障缺口越来越大,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采取了扩大女性就业、延长老年人退休,同时加大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投资力度,甚至扩大接收海外移民的数量,但是否能够奏效还有待观察。
第二,关于资本问题。日本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外汇储备超1万亿美元,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800万亿日元,日本企业存款超过460万亿日元。也就是说日本不差钱,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资本不成问题,。
第三,关于技术创新。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低,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但日本毕竟早已完成追赶任务,后发优势消失。尽管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今后创新难度越来越大,这将是决定日本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日本经济的未来
日本经济的这些痼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安倍经济学”并不完美,现有政策措施也还远远不够,但它确实是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最系统也比较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现任官房长官菅义伟已明确表态如果当选首相,将继续推行和完善“安倍经济学”,这样至少可以保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另外从总需求角度看,日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使扩大外需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对日本经济来说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长期战略意义。这就需要日本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客观理性地处理好对美和对华关系。(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