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 不排除引发国际“诉讼潮”
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引发各界强烈质疑和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排污入海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据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称,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此次日本决定排放核废水,将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请审议,一旦得到许可,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将在两年左右时间内准备就绪。这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除目前已存储的125万吨外,每年还将有约55万吨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直至完成核电站退役工作。
为何日本在反对声音之下强推核废水排海计划?排海方式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怎样影响?美国又为何支持日本这一决定?4月13日,封面新闻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他表示针对核废水处理,日本政府曾提出5种方案,其中排入大海成本最低,把因自身过失产生的灾难性结果让全球承担,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不排除将引发国际“诉讼潮”。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
专家访谈:
日本单方面将核废水排海降低国际信誉
封面新闻:日本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这一决定对于周边关系及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影响?
杨伯江:对于战后日本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国际形象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处置问题不只是日本国内问题。我想这次就暴露了日本在关乎国际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上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文化。核废水排放入海直接关系到周围国家,还有国际社会的,特别是普通民众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问题,日本一直强调“人权”,现在看来其双重标准昭然若揭。
这对日本的国际形象、国际信誉、国际口碑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中日关系也会有所影响。2017年以来中日关系逐渐走上一个改善的正轨,这次的事件恐怕会让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印象负面化。
封面新闻: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之后,美国务院回应称支持日本的决定,并表示该做法“似乎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您如何看待美方相关立场?
杨伯江:美国不是从科学角度、客观实事求是的来评述这个问题的,而是带有政治和战略背景和目的。拜登执政后,美日同盟会比以前、较特朗普时期有所恢复,日本由于自身地理区位等因素,在美国战略棋盘上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知道,它现在非常需要日本,所以要怀柔日本、纵容日本。
我不认为美方言论是基于科学和事实而做出的评判,相反是考虑了很多地缘战略的因素和加强美日同盟这样一些政治考量。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日本的做法符合全球标准。而所谓国际标准,这里面牵涉到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从相关领域科学家的专业评估来看,是值得质疑的。
2011年3月19日和2019年3月9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卫星照片,对比明显。图片来源:新华社
“最省事”办法或将引发全球海洋生态危机
封面新闻:日方表示,日本政府的计划是将废水稀释至世卫组织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后再排放。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排放标准,国际社会又在担忧什么?
杨伯江:日本公布的数据是否真实,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除了目前公布的放射性物质“氚”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物质?第二点,从专业角度来说,单项的、某一个时点上的检测指标,也许不高于这种它所谓的标准,但我们知道包括氚在内的有害物质半衰期非常长,它的存在是长期的,会广泛扩散到整个太平洋当中去,那么人们如果日积月累摄取,通过食物链进入身体,必然对人体会造成影响。
在福岛核废水中,碳14、钴60和锶90这三种放射性同位素,需要更长时间降解,并且很容易进入海洋食物链。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具有潜在毒性,能在很长时间维度上,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
封面新闻:福岛核事故处理工作已步入深水区,来到一个关键期和窗口期。国际社会期待找到更安全、更科学的办法,在您看来福岛核废水处理工作需要怎样进行,如何正确找到解决之道?
杨伯江:日本政府至少曾提出5种处理核废水方式,包括比如向深层地下泵入、向海洋排放、蒸发释放、电解为氢气释放以及地下掩埋等。直排入海之外的方法,对日方来说可能面临耗资过高、耗时过长这样一些成本上的问题,所以日本就准备采取这样一种对自己来说最省事、最省钱、最省力的做法,但却可能引发全球海洋生态危机。
什么是更好的处理办法?首先是要进行国际上的广泛沟通与协调。其次,要确保周边国家这样的直接利益相关方能参与到处理方案的设计实施中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谈话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这两条,一是日方并未穷尽所有安全处置手段,它还可以尝试其他的做法,但却没有去尝试。二是缺乏和周边国家、国际社会的充分沟通。
日本应该和周边国家、国际组织来共享它的检测样本。究竟除了氚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害污染指标?第二,跟周边直接利益相关方进行磋商,看看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来处理,从而把危害风险控制到最小限度内,必要情况下可求助于国际合作。福岛核废水的处理直接影响周边国家和民众利益,不再是一个日本国内问题,日本关起门来搞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
福岛第一核电站及其污水存储罐全景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核废水入海危害广泛 充满不确定性
封面新闻:舆论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事故处理评价颇低,对执政党和政府缺乏领导力、执行力、包容力尤感失望。日本政府原定去年10月召开内阁会议敲定处理方案,但因遭到该国渔业人员强烈反对而推迟,这次正式推出又是什么原因?该计划是否会最终落实?
杨伯江:从2011年地震核灾害到今天,10年时间大部分是安倍在执政,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在不断累加过程中越来越严重,现在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刻。福岛核废水一直被存储在大型储水罐内,东京电力共准备了1000多个储水罐,总容量约为137万吨,目前9成已装满,超过120万吨,预计2022年秋季达到极限。从作出内阁决议到最后实现排污,需要为排海管道施工、检测设备安装等留出时间。
在国际社会强力反对下,排海方案是否依然会落实,我想还不能最后下结论。目前从日本官方言论来看,其实是很心虚的。菅义伟发言当中强调要在做好“风评对策”基础上,做好直排入海工作。风评对策,指的是舆论引导,怎样对日本国内外的舆论能够有效地应对。在强大的国内外舆论压力之下,日本政府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究竟会得到怎么样的处理?我想现在恐怕还没有尘埃落定。
封面新闻: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哪些国家波及最大?亚太区域水产业将受怎样影响?
杨伯江:产生影响是肯定的,但其中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来说,具体会对太平洋沿岸国家产生何种程度影响,这一点本身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由于日方未全面公开检测样本数据,其中除氚之外究竟还有哪些有害物质,不得而知。其次是洋流影响,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暖流和白令寒流在福岛一带交汇后,会沿着一个顺时针方向,在太平洋范围内流转、移动。首先影响的恐怕是北美地区的西海岸,然后跟着加利福尼亚寒流再往下走,然后汇集北赤道暖流、沿西太平洋北上。所以最先受到影响的是美国西海岸,还有东南亚国家,其次是中国的东南沿海,但同时还有其他不同观点。
确定性在于肯定会对不仅是亚太沿岸国家,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或者说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风险隐患,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要知道洋流并不是传播扩大核放射性物质的唯一途径,包括通过国际贸易、水产品运输而产生的食物链等等,都可能导致对全人类的影响。
封面新闻:据韩国媒体报道,受洋流影响,一旦日本将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海水220天后就会先抵达韩国济州岛,400天后则会到达韩国西海岸。济州岛知事曾提出,如日本推进该计划,将向国际法院起诉,这是否会引发国际“诉讼潮”?
杨伯江:我想有这种可能,当然具体哪个国家会做,因为日本内阁刚通过决议,事态还在发酵过程中,所以很难断言。可能韩国会做,其他一些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会不会做,还有待观察。但至少,日本向有关国家推销福岛周边“核食”的努力,会因这次排污入海事件受到挫折,日本的水产业、观光业也会受到打击。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实习生 程江天 邹济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