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领导人曼谷会晤读懂具有“建设性”的两国关系
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曼谷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这不仅是两位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还是3年来中日首脑首次面对面会谈。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从经济角度出发,旨在促进各方合作的国际平台,因此,这次会晤也是一次在多边场合下的双边会议。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两国领导人就中日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展现应有的担当,以及探讨双边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探讨,是本次会晤的重要意义之一。
恪守文件原则,秉承共识精神
毫无疑问,双方都认为两国关系非常重要,其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本次会晤上达成的五点共识与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及有关共识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50年间,两国克服重重困难,确立了发展双边关系的原则和准则。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是四个政治文件的起点,后来又签署、发表了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和2008年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四个政治文件就如何处理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确定了原则。后来,2014年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又为解决双边问题及中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日双方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每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日关系出现波折,双方领导人就会重申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两国关系受到国际局势的不利影响。
本次会晤中,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何谓“建设性”,在我看来,“建设性”就是要恪守四个政治文件,落实四点原则共识。日方应着力将这些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体现到政策中去,放弃渲染“中国威胁论”。只有这样才是“建设性”的,更有益于形成稳定的“契合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
中日两国是近邻,构建睦邻关系才能保证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希望日本不要制造事端,不要以价值观外交,人为地制造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更不要以日美军事同盟针对第三方,触碰台湾问题“底线”,破坏中日关系及地区的和平稳定。
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被视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和增长点。中日经贸关系十分紧密,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寻找合作契合点十分重要,两国可在低碳、康养、医疗等共同关注的领域加快合作步伐,展现合作成效。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应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今年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众多日企将双碳、环保作为重点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图为三菱重工的JAC型高效燃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是“搬不走的邻居”,维护好两国关系大局意义重大。两国领导人的曼谷会晤达成五点共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恪守与落实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的精神。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今天,我们一定要重温历史,回归初心,牢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和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节点,确保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