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综述
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继续深度调整,美国对华挑发贸易摩擦、对伊朗重启能源制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频繁震荡。日本进一步推进国内结构改革,对外拓展经贸关系,主导并签署了“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 、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EPA) 。同时,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成功访日,安倍晋三首相时隔七年正式访华,中日关系重返正常轨道,双边经贸合作全面回暖。在上述形势下,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问题,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及时追踪和深入研究。
一、日本经济学科发展及动态
从经济学的角度划分,日本经济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下的三级学科。从国际问题的角度划分,日本经济属于日本学范畴下的三级学科。它包括日本宏观经济、金融、财政、产业、能源、企业、对外经济关系等内容。
在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中,日本宏观经济主要涉及日本经济发展史、经济运行、经济政策、中日经济比较等内容;日本金融内含金融政策、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内容;日本财政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税收制度、财政预算、地方财政等内容;日本产业涵盖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三次产业等内容;日本能源主要涉及能源政策、能源结构、能源贸易、能源开发与投资、能源技术、节能环保等内容;日本企业包括企业组织、企业经营、中小企业等内容;日本对外经济关系涵盖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对外援助、双边及多边经济关系以及相关国际经济组织等广泛内容。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日本学界十分重视经济学科建设,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侧重于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财政体制、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科技教育、对外贸易与投资等方面探寻二战后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挖掘日本经济发展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为中国经济建设寻求一条有效捷径。90年代中期以后,在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从过去以正面评价和吸取经验为主逐渐转向更加全面、客观地看日本,也开始注重研究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问题、经济长期低迷的制度性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的成败以及金融监管、企业经营体制等方面的弊端,旨在趋利避害。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萧条,各国和地区纷纷采取对策,实施改革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刺激经济增长。日本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财税体制、制造业转型、农业改革、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能源战略、长期通缩以及对华经贸合作、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外经济战略等问题,都受到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的关注。
2018年,中国有关日本研究的机构和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成果,对当年日本经济领域的新变化、新动向及新问题进行了追踪研究。譬如,在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组织下,联合中日两国研究日本经济的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撰稿,由张季风主编的《日本经济蓝皮书 (2018) 》,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关系为主题,设置了“总报告”、“中日经贸合作现状与课题”、“中日双边贸易、投资与政府资金合作”、“中日两国在重点领域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日合作与竞争”以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合作与竞争”等栏目。全书运用了大量日本政府权威机构的经济数据,对日本经济、中日经贸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论述和分析。蓝皮书指出,中日经贸关系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等因素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今后中日双边经贸合作将出现更为积极的变化。中国要加速发展现代制造业,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日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会加大力度,同时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服务业、养老产业、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也会进一步发展。由于中日产业结构不同,互补性较强,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合作亦值得期待。
再如,在中美两个大国出现贸易摩擦、美国对华企业实施制裁、中国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冯昭奎在《日本学刊》第六期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赶超与创新———兼谈对加快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的思考》,分析了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如通商产业省对企业引进消化美国先进技术实施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在20世纪60年代对尚处于初创阶段的集成电路产业实施严格保护;富于团队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半导体科技工作者、技能工人和企业经营者,构成了赶超美国先进技术所需各种人才的“绝佳搭配”;在二战前后的工业化基础上,迅速形成独立的由集成电路产业、集成电路生产设备产业和集成电路材料产业组成的全产业链。进入21世纪,日本顺势而为,推动产业结构改革,开拓新兴技术领域,大力培育半导体产业发展新优势。
二、2018年日本经济热点问题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2018年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变化及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 新变局中的日本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追踪研究日本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是中国日本经济学界的一个永恒课题。进入2018年,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推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对华挑起贸易摩擦并呈升级态势,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日本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经济跌宕起伏。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DP) 在第一季度时隔两年多出现负增长,第二季度受民间消费支出和企业设备投资拉动而显著回升,第三季度再陷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长0.7%,低于预期。日本央行继续维持“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的判断,但将2018年度实际GDP增长预期从1.4%下调至0.9%,通胀预期从0.9%下调至0.8%,1距离政府追求的2%通胀目标仍相差甚远。
在美联储多次加息、日美间利差扩大的情况下,日本货币政策走向受到关注。日本央行在维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超低利率政策的基础上,引入政策利率前瞻性指引,扩大长期利率政策的弹性,并增加购债操作的灵活性。随着医疗护理、社会保障、育儿教育、国防、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对策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农业补贴等方面的财政需求有增无减,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居高不下,原定于2020年度实现的财政重建目标被推迟到2025年度。
对于上述情况,一方面需要继续追踪研究,从总体上把握日本经济走势、宏观政策变化、总体实力状况、“海外的日本”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探讨“安倍经济学”及国内结构改革的进展、效果,分析日本经济陷入长期通缩的原因、对策、效果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金融监管措施,关注日本财政重建进展、税制改革措施、收入分配制度、国债发行和持有结构变化等问题。
(二) 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新热点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邻国日本一直是中国日本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学习典范,也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的重要伙伴。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之下,中日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不到11亿美元扩大到约3000亿美元;22015年,日本成为第一个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投入累计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国家;32018年,在国内自然灾害频现的情况下,日本接纳的外国游客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在日消费金额预计达到4.5万亿日元,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占34.1%,人均消费额约22万日元,列居首位。4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回顾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日本经验与教训的借鉴,并展望未来合作前景。
2018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随着中日关系改善、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巨大的市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为未来中日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巨大的空间。中日两国学者在共同回顾中日和平友好环境下双边经贸关系演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双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电子商务、高端制造、节能环保、财政金融、双向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新的热点。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务实性探讨和初步合作阶段,伊藤忠物流、通运公司在2018年启动了与中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利用中欧班列及一些港口的中转功能、海铁联运等各类物流渠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流转效率,扩大对亚欧等地的进出口贸易。9月下旬,中日两国在北京启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10月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中日举办首届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并签署了52项协议,中日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 日本产业发展趋势及问题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发展呈现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有所减弱,面对技术人才短缺、信息技术融入缓慢等问题。为加快落实“安倍经济学”的结构性改革政策,日本政府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大力气制定和实施重点领域战略,在规制改革、研究开发、资金供给、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旨在构建以汽车、健康医疗等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促进本国制造业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形势下,日本制造业发展前景、产业海外布局、农业改革、能源政策和结构调整、企业治理以及六次产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受到关注。
另一方面,近几年日本企业篡改技术数据、违规操作等事件接连不断,暴露出日本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监管体制疏松、社会责任缺失、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给相关企业和产业造成危害,日本传统的“工匠精神”、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信誉遭受质疑。中国有必要吸取日本企业违规造假的教训,引以为戒,同时也需要客观认识日本制造业,其仍具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四) 日本老龄化趋势与劳动市场改革
2018年,日本全国7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20% (20.7%) ,达到2618万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8%,5同时总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扩大女性就业、引进外国劳动力,但劳动力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因人手短缺而倒闭的企业数量增加。2018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一项提案:在农业、护理、建筑、造船等严重存在劳动力缺口的领域,将放宽对外国人的准入限制,计划到2025年使引进的外国劳动力数量达到50万人,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开放的步伐。
在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少子老龄化形势及其影响、对策、效果的同时,日本在劳动方式上也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安倍政府积极推动“劳动方式改革”,相关法案在2018年6月底已获得通过。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限制加班时间、改善劳动待遇、同工同酬等,目的是要改变日本职场加班的传统,挖掘工薪族的消费潜力,缩小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待遇差别,释放出更多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并产生劳动力缺口,进一步扩大就业。
(五) 日本参与多边经贸合作及对外经济关系动向
安倍政府希望通过缔结和完善双边EPA、投资协定及多边经贸谈判等形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并提出到2018年度使日本EPA的贸易覆盖率提高到70%。62018年,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化调整、特朗普政府对华挑起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日本继续强化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尽管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在日本的主导和推动下,2018年3月11个成员签署了CPTPP, 12月30日生效。
2018年7月日本与欧盟签署日欧EPA,于2019年2月1日生效。日欧EPA覆盖全球6亿多人口、约30%的GDP、40%的贸易额。根据该协定,欧盟对日本取消99%的进口商品关税,八年内取消汽车进口关税,将促进日本汽车等产业对欧扩大出口。据日本政府初步测算,日欧EPA将拉动日本GDP增长1%,增加29万个就业岗位。7另外,自特朗普执政后,积极推动美日双边贸易谈判,预计2019年4月将启动相关进程。日本还积极参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FTA)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等多边贸易谈判。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 (ODA) 、EPA战略走向,以及日本与东盟、印度、非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经济关系也备受关注。
三、2018年日本经济研究成果与特点
针对上述变化和热点问题,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在深化基础研究的前提下,从多视角进行了现实追踪和解析,在《日本学刊》《现代日本经济》《日本问题研究》《日本研究》《东北亚论坛》《东北亚学刊》《国际问题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等学术刊物以及《世界知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等杂志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文章。这些成果反映了新形势下日本经济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一) 选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经济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决策服务,探寻经济发展规律,这一点在国别经济研究领域表现得十分明显。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和现状来看,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历程与中国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政策、区域化及全球化战略等需求相近。201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深入探讨日本的相关情况及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寻求有效对策。譬如,在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业内学者申请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面对中国地方政府存在的债务问题,有学者发表相关文章,探讨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在中国全面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有关日本农地制度、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等方面的文章,旨在借鉴他山之石。
同时,学界继续追踪日本经济领域的动向,发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成果,如《日本问题研究》上刊登了陈友骏《日本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新动向》一文。作者认为,受自身政治大国的战略诉求、亚太经济与政治重要性日益高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日本的亚太经济合作战略在2017年重点表现在两大维度上,即引领不含美国的TPP谈判进程和对美经济合作。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成为制约并影响日本亚太经济合作战略展开的主要因素,但美国退出TPP也为日本引领亚太经济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政治空间。尽管日本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当不满,但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依然保持克制和隐忍的态度,并积极推动与美经济政策协调、能源领域战略性合作等。未来日本对美经济合作存在“贸易问题”和“路线问题”两大隐忧,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与延伸。
(二) 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互交汇,特朗普政府挑战世界贸易组织 (WTO) 等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推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外部需求不稳,各国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国际金融环境更加复杂,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英国“脱欧”前景不确定;新兴市场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一些国家的财政与金融脆弱性相互影响。而在日本国内,少子老龄化形势加剧,劳动力供给、医护养老、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突显。
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影响日本经济走势的因素众多,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有待探讨,需要扩大研究视野和领域,也需要细化和深化研究内容。程永明在《现代日本经济》上发表《日本助推医疗产业国际化的官民协同支持体系》一文,认为日本采取的全民助推模式,由多个功能主体共同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对日本医疗产业的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助推作用。也有学者将以往的日本经济热点问题置于新形势之下,从新的视角深化相关研究。譬如,在特朗普对华挑起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日本研究》等刊物刊载了相关论文,对二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日美贸易摩擦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及其经验与启示。
(三) 研究视角趋向多元化和创新性
201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在跟踪和把握学科前沿动态、运用实证分析、理论等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从跨学科的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以及区域化和全球化、国际比较等广泛视角研究日本经济问题,如国际贸易摩擦、能源战略、ODA、双边及多边经贸协定等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研究政治外交问题的学者也试图从经济视角解析日本的政治、政局、外交政策、安全战略等。跨学科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经济学科研究方法的拓展。加强基础性研究并立足于多元视角、创新研究方法,是日本经济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和特点。
庞德良、王博发表了学术论文《中日在东亚地区的贸易结构演变与作用分析》,指出强劲的东亚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东亚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产业升级的方式以及贸易政策对东亚贸易格局的影响至关重要,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明确中国和日本在东亚贸易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东南亚各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渐趋提高,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日本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自主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成熟、日本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于其他国家。中日之间在政治上的冲突与经济上的潜在竞争关系,导致日本将更多具有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的生产置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国成为东亚地区对美国最终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平台,在外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最大贸易顺差国地位对中国经济发展并非有利。
(四) 学术交流和政策成果宣介活跃
1978年9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逐步形成规模,从此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成长。40年来,学会调动和发挥全国的日本经济研究力量,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每年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已连续出版十多部《日本经济蓝皮书》。2018年5月《日本经济蓝皮书 (2018) 》出版,10月又举办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和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日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共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日本经验与教训的借鉴。
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内有关日本研究机构和部门也相继举办了一些重要会议,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有关机构纷纷举办有关日本经济形势、中日经贸关系、“一带一路”与日本等学术研讨会,促进相互交流和往来。面向海内外公众,通过刊物媒体撰文、接受采访及网络平台、出版年度皮书等,积极反映日本经济的发展动态及热点问题,宣介国内有关政策和学术成果。此外,通过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官产学知名人士到访或参会以及“走出去”进行实地调研、参加境外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与日本等国家的有关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扩大对外交流,提升中国的日本经济学界的影响力。
四、日本经济学科面临的课题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在2018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做好今后的工作。
(一) 推进“登峰战略”,赶超国际一流
20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之时,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后的80、90年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官产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推进,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思想解放的长期过程。而这一时期,日本与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十分密切,欧美国家有关日本经济问题的研究明显早于中国,在对日经贸交往的实践方面,中国与欧美等国家也存在一定差距。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地位下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变化,日本经济难现昔日辉煌。尽管如此,日本经济研究的重要性依旧,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我们需要从主观上重视日本经济研究,弥补中国起步晚的落差,紧跟国内形势变化及国际前沿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分析国内外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和成果评价体系,增强研究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深度,朝着国际一流水平的方向努力。
(二) 加强基础研究,勇于开拓创新
如何处理好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关系,始终是学术界尤其国别经济问题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之一。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日本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为数有限,在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难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大变革和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的趋势下,需要不断夯实关于日本宏观经济、金融、财政、产业、能源、企业、科技、对外经济关系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跟踪和把握国际上的学科动态,根据新情况和新变化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广泛获取权威信息和资料,运用新的科研设备和研究方法,提升科研效率和水平,力争多出精品成果。
(三) 扩大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国情
研究国别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研究日本经济,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动向,接触日本社会;一方面也需要了解中国国情,跟踪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只有深入了解自身国情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增强问题意识,才可能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科研经费不断增加,为学者赴日考察、国情调研等提供了条件,今后有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扩展国内外实地调研活动。
(四) 加强梯队建设,加快知识更新
人才是学科建设及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要素。在电子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知识结构、研究设备、研究手段的更新速度加快,跨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便利。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科研人员不断“充电”,补充新的知识和养分,既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日趋现代化的设备和研究手段,也需要通晓研究对象的语言和国际通行语言英语等。日本经济学科建设,有必要优化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不仅要继续发挥富有经验的资深科研人员的能量,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科骨干及具有高学历、知识结构合理、年轻化的后备力量,让更多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融入一线课题中,尽快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研究水平。
(五) 促进信息共享,扩大交流合作
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力量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上海、吉林、辽宁等地。长期以来,在科研信息方面,缺少充分的制度性沟通,在课题立项和研究上存有重复现象,出现一些内容类似的成果。今后有必要充分利用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平台以及各类刊物、新媒体等方式,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促进科研信息和成果共享。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集中全国的相关科研力量进行合作攻关项目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另外,在高度国际化的今天,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相关机构的沟通交流,也需要拓展与欧美国家及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机构的联系,加大对外学术交流的频率和力度,提升学术交流层次,积极扩大中国日本经济学界的国内外影响力。
总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在积极推动国内结构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以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发展。上述2018年日本经济热点问题将继续发酵,并且可能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演化出新的现象、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密切追踪和关注,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推动中国日本经济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注释
1 日本銀行「経済·物価情勢の展望」、2019年1月24日、http://120.52.51.13/www.boj.or.jp/mopo/outlook/gor1901b.pdf[2019-02-16]。
2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日本の貿易動向」、http://www.jetro. go.jp/world/japan/stats/trade.html[2019-02-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中日经贸合作风雨兼程展新篇》, 中国商务部网,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dlfj19/ghjd/201710/20171002654320.shtml[2018-12-21]。
4 《2018年访日外国游客消费创新高中国大陆居首》,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hr/2019/01-17/8731435.shtml[2019-02-15]。
5 《日本7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2成, 达到2618万人》, 环球网, http://health.huanqiu.com/health_news/2018-09/13041256.html?agt=45[2018-12-24]。
6 日本経済再生本部『未来投資戦略2018—「Society 5.0」「デ-タ駆動型社会」ヘの变革—』、2018年6月15日、137頁。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日欧签署EPA构筑巨大自由贸易圈》, 中国商务部网, http://jp.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807/20180702767281.shtml[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