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边缘:日本殖民统治琉球时期的认同塑造及其影响
作者:孙家珅 项杰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知网网络首发 时间:2025-05-09
摘要:在族群同化的复杂进程中,强势民族往往会利用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优势,将自身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及社会规范强加于弱势民族之上,以期实现文化的同质化与民族的融合。1879年日本强制吞并琉球设置冲绳县,随即开始了对帝国边缘的琉球族群进行“大和化”“皇民化”的同化工作,塑造日本帝国统治下的“皇民”。日本在构建所谓“单一民族国家神话”的过程中,并非单纯地追求单一化与同质化,而是同时强调差别意识。日本不断灌输给琉球人一种观念,作为“二等国民”应肩负着保卫日本本土的重要使命。这种既积极同化又充满歧视的政策导向,形成了一种相对畸形且矛盾的同化模式。这种同化模式所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激发了琉球族群对于被大和民族接纳的渴望,使得他们努力模仿并接纳日本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接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遭受歧视与欺压,琉球族群内部也产生了一种对“个性论”的倡导,开始寻求并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以抵抗外部的同化压力并维护族群内部的利益。这种复杂的族群认同意识,既是对日本同化政策的反应,也是琉球族群在保持自我与融入大和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日本;琉球;大和化;皇民化;认同塑造
作者简介:孙家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外交、中日东海问题研究;项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思想史、东亚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深圳社会科学》知网网络首发
阅读全文请点击:帝国边缘:日本殖民统治琉球时期的认同塑造及其影响_孙家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