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泽一郎与日本民主党的政治选择
随着麻生内阁支持率的走低以及众议院大选的临近,人们对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未来大选中能否获胜更加关注。“铁腕政治家”小泽一郎辞去党首之后,作为民主党首席代表代理仍在继续发挥作用。新任代表鸠山由纪夫上台后民主党逐渐摆脱被动局面,正在积极备战大选。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泽一郎的政治理念、“夺权战略”以及民主党的政策主张、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线索梳理日本政界重组的政治过程以及民主党的发展趋势。
1.小泽一郎的政治理念与“政治手腕”
战后日本政治的最大特征是自民党长期执政,而与其对峙的最大在野党社会党没有把夺取政权作为策略目标,而是一味地反对和修正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这种被称为“55年体制”的政治运作机制直至
小泽在自己开办的“私塾”---“小泽政治塾”的讲演中对青年政治家说:“选举是民主主义的根基”,“培养杰出政治家的是国民”。他建议说:“在城市,一天可以拜访300家,如果一家有3口人,一天大约能访1000人左右,即便是10万人的城市,有3个月大约一百天的时间就可以访遍各家”①。小泽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认为是选举和选民培养了政治家。小泽的“自由党”是个小党,但是,当年却得到了659万张选票。小泽是个理念型政治家,他胆大心细,少言寡语,但却有行动力。他得到自民党内主流派(佐藤派、田中派、竹下派)的宠爱,是“田中体制”的优等生,被认为受过田中政治的“英才教育”。中曾根内阁时期他担任自治大臣和众议院议院运营委员会委员长以及自民党总务局长,竹下内阁时期他做副官房长官,海部内阁时期为自民党干事长。小泽任干事长时只有47岁,是自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干事长。他深谙“金权政治”,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迫切地追求“能进行政权轮替的两党制”。
小泽希望日本能成为“正常国家”,但反对宪法修改之前向海外派遣部队。主张建立联合国预备部队,日本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必须在有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进行。对于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单边行动他持否定态度。他主张中日美之间应是“等边三角形”关系,强调对中美的“等距离”外交以及日美之间的对等外交。他不赞成日本农业搞“贸易保护主义”。小泽一郎是“主流派”阵营培养出来的“非主流派”接班人。他继承了鸠山一郎、中曾根康弘的思想理念,是战后日本“新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不过,对于主张“结构改革无禁区”并且要“砸烂自民党”的小泉纯一郎他却不予认可,他认为小泉只说不做。在自己的著作中他说,“我确信‘小泽主义’决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自民党时期,小泽主要“是在下面与各在野党派接触,进行幕后交易”,“可以说,小泽在其政治生涯中不是以首相或显贵的阁僚为奋斗目标,而是希望成为幕后将军”,“小泽选定了走幕后将军之路,就注定了一直会因祸得福”②。作为幕后操纵日本政局的“散仙”,小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坛的“三大政治事件”(1992年10月竹下派分裂、1993年6月自民党分裂、同年细川联合政府成立)中成为“台风眼”。
1991年11月,在自民党最大派阀“竹下派”的支持下宫泽喜一内阁诞生。当时竹下派的会长是金丸信,小泽是会长代理。金丸违法事件发生后,围绕继任会长问题派内形成对立。小泽集团推荐羽田孜,反小泽集团推荐小渊惠三。最后,竹下登建议解散派阀组织“经世会”,对日本政治实行改革。于是,竹下派(190人)分裂,其中43人于
为使自民党下野,实现政权轮替,小泽运用了“非凡手腕”,在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推举细川护熙为首相候选人,以此笼络住日本新党和先驱新党不回归自民党,从而阻止自民党形成多数派。其次,他力主让土井多贺子担任众议院议长,以此阻止社会党左派产生离反现象,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多数派联合。”④在野各党联合,最终将自民党从执政了38年的宝座上拉下来,实现了“政权轮替”的政治理想。1993年8月6日,在特别国会众参两院上细川护熙接受提名成为日本第79届内阁总理大臣,细川联合政府成立。然而,好景不长,“少爷宰相”细川护熙执政不到一年便在1994年4月下野。4月28日上台的羽田内阁,由于社会党出走变成为少数派执政,两个月后政权崩溃。其后,“55年体制”下的一对“冤家”自民党与社会党戏剧性地联手与先驱新党共同执政。
2.民主党的崛起及其“夺权”的可能性
从1994年的细川内阁崩溃到1998年的“自自联合”,日本“政党重组”急剧进行,特别是在野党,聚合离散,令人目不暇接。1996年9月“第一次民主党”成立,并在同年10月的大选获得52个议席,2000年6月大选获127个席位,2003年11月大选获177个席位,2005年9月大选获113个席位。参议院选举:1998年7月获27席,2001年7月获26席,2004年7月获50席,2007年7月获60席⑥。民主党的最初发起人是鸠山由纪夫,他原属先驱新党。这位被中曾根康弘视为遇热就会融化的“奶油小生”在建立民主党的过程中遭到不少讥讽,由于当时的政坛明星菅直人加入民主党,鸠山信心大增,两人同为民主党党首。鸠山最初的设想是在实行新选举制度后使民主党能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势力,发挥继自民党、新进党之后的“第三极”作用。刚成立一个月就参加大选的民主党所获席位排在自民党、新进党之后,也算达到了成为“第三极”的预期目标。
新进党解体后,1998年4月27日成立的“第二次民主党”成为第一大在野党。菅直人任民主党代表,羽田任干事长,鸠山任干事长代理。由于在1998年参议院选举中大获全胜,民主党人气大增并成为“自民党的对抗势力”。于是,“两党制”取代“第三极”成为民主党所面临的战略选择。2000年4月,小泽的自由党脱离自民党联合政府重返在野党。2003年9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自由党全体(众议院议员22人,参议院议员8人)并入民主党,小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与民主党全体党员并肩作战。“2006年4月小泽就任民主党代表,在脱离自民党12年零10个月后,小泽成为日本最大在野党党首”⑦。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在野党获得参议院多数席位,朝野对峙、众参对峙的“扭曲国会”形成。民主党作为在野第一大党,给执政党出了不少难题。
鸠山是个有“爱心”的“民族派”,他积极主张收回北方四岛,关于驻日美军基地的安排,他表示坚持民主党的一贯立场。安全保障政策历来是民主党分歧较大的领域,因为民主党的构成比较复杂,政治立场也不尽相同。经过长期磨合,民主党内部基本达成以下共识:(1)自卫队应在宪法第九条范围内遵守“专守防卫”原则。(2)倡导“联合国中心主义”。(3)在常设的国际合作组织之下创设联合国预备部队。(4)日本可以参加遵照联合国宪章第7章成立的联合国多国部队的活动。民主党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延期执行“反恐特措法”,同时也不支持日本在印度洋为美国军舰加油。小泽认为美国打伊拉克与海湾战争性质不同,属于单边行动。日本如果配合就是行使“集体自卫权”,并非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民主党为首的在野党利用参议院半壁江山与执政党分庭抗礼。执政的自民党与公明党只能靠众议院的三分之二议席实施“再表决”通过重要法案,勉强维持政权。人们用“自民党掌握政权,民主党掌握政局”来形容日本政治结构中的矛盾现象。要解决日本政坛上的这种矛盾现象,方法有两个:要么民主党在即将到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实现“政权轮替”,要么在大选之后政界重组朝野联合执政⑧。
“非自民党政权的缔造者”小泽脱离自民党后的一贯政治目标是,打破自民党一党独裁,实现能够进行政权轮替的“两党制”。为达此目标,他幕后操控政界重组的方向与格局,随时结党又解散,甚至不惜与反对党联合执政又脱离。不论在朝在野,一切行动都围绕是否符合其终极政治目标而定。因此,人们都认为小泽是日本政坛“曲线球”打得最好的政治家。2007年参议院选举他“睹上政治生命”,虽患有心脏病,为助选他行程14000公里。但欧美式的“两党制”,在具有东方政治文化的日本还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取而代之的恐怕是通过政党的重组、议员的聚散离合、朝野的角色改变来实现“政权轮替”这一政治目标。民主党新代表鸠山誓言要对日本“进行大扫除”,其目的就是要扫除日本“官僚体制”的弊端,使日本的“官僚内阁制”能向“议院内阁制”方向发展。让政治家发挥更大的作用,改“利益政治”为“政党政治”。
即将到来的众议院选举能否实现“政权轮替”虽然还是个未知数,但无疑将是小泽和民主党政治理想的再次实践。自民党政权能否靠外部打击或内部分裂而解体还有待继续观察,民主党在大选中单独过半数(241席)也有相当的难度,结局也许是联合的方式问题。小泽善于选举,鸠山的“首相素质”得到民众的认可,这些都能为民主党在大选中加分。进入6月以来,据朝日新闻舆论调查显示,麻生内阁的支持率只有19%。另据共同社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的支持率为38.5%,执政的自民党仅为19.8%。认为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适合当首相的比率占50.4%,而麻生只占21.5%。自民党目前虽然在众议院占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席位,但在未来的大选中将面临严峻考验。
注释:
① 小泽一郎著:《小泽主义》,集英社,2006年版,p22。
② 中日关系史学会编:《中日关系史研究》,1994年第2期,p41-42。
③ 大下英治著:《小泽一郎的夺取政权战略》河出书房新社,2005年版,p61。
④ 森田实 著:《联合政权---我的细川内阁论》,日本评论社,1993年版,p113。
⑤ 北冈伸一著:“自自联合的冲击”,《中央公论》,1999年第2期,p37。
⑥ 盐田潮 著:《民主党研究》,平凡社,2007年版,p45。
⑦ 同上,p46。
⑧ 王 屏 著:“小泽辞职影响犹存”,《中国日报》2009年05月22日,第9版。
该文发表在《当代世界》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