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48届众议院选举:继续维持“一强多弱”政治格局
导读:
2017年10月22日,日本举行第48届众议院选举,自公执政联盟获得313个议席,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绝对多数议席。此次选举使 “一强”自民党“更强”,“多弱”在野党“更多更弱”。日本众议院政治势力分布继续维持“一强多弱”的格局。
2017年10月22日,日本举行第48届众议院选举。与2014年第47届众议院选举相比,议席总数减10个,其中小选举区减少6个,选举区比例代表减少4个。此次选举共八个党派争夺465个议席。各党派所获议席分别为:自民、公明两党执政联盟获313席,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绝对多数议席。其中,自民党284席(包括追加3名无党派为其公认候选人),维持公示前势力;公明党29席,减少5席。在野党所获议席合计130席。其中,立宪民主党55席,与公示前势力(16席)相比增加3倍以上;“希望之党”50席,减少7个议席;日本共产党12席,减少9席;日本维新会11席,减少3席;社民党2席,不增不减;无党派22席;“日本之心”未获议席,失去国政政党资格。本次大选投票率仅比2014年大选高1.02个百分点(53.68%),创战后日本众议院大选投票史次低纪录。大选后的众议院政治势力分布继续维持“一强多弱”格局。
安倍利用“朝鲜威胁加剧”使解散众议院“名正言顺”
从2012年12月再次上台执政直至2017年2月“森友学园”事件曝光,安倍的执政态势可谓“顺风顺水”“独步天下”,不但党内党外均无能够有效进行制衡和牵制的反对势力,连反对安倍的媒体都难以找出有力批判安倍政权的“材料”。“森友学园”事件曝光后,安倍首相在国会众参两院预算委员会遭到民进党议员的激烈弹劾,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一时成为日本政治最受关注的热点事件。但是,直至2017年5月安倍内阁仍然保持很高的支持率,产经新闻和富士新闻网联合实施的舆论调查数据显示,支持率仍维持在55%以上。
“森友学园”丑闻尚未平息,“加计学园”事件又被曝光。2017年5月17日,《朝日新闻》报道指出文部科学省有关“加计学园”增设兽医系的内部文件中多处出现“首相的意向”字样,由此引爆安倍首相涉嫌“公权私用”为其心腹好友经营的“加计学园”新设兽医系提供便利。此外,深受安倍偏爱和器重的前防卫相稻田朋美被陆续爆出各种问题,却在安倍首相的偏袒或授意下迟迟不肯引咎辞职,由此引发在野党以及媒体对稻田是否有资质担任防卫相的质疑,以及应该追究安倍首相的任命责任等。
受此影响,安倍内阁支持率一度跌入“危险水域”(20%—30%)、创其再度执政以来的最低纪录。时事通信社2017年7月7日至10日进行的舆论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与上个月相比,安倍内阁支持率减少15.2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12月安倍政权成立以来内阁支持率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首次跌破30%(29.9%)、进入“危险水域”。同时,不支持率增加14.7个百分点,内阁不支持率(48.6%)创新高。内阁不支持率超过支持率,是继2015年9月国会审议安全保障关联法案时首次出现“逆转”以来的第二次。
普通国民对安倍本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安倍面临再度执政以来的最大信任危机。时事通信社舆论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安倍首相有关“加计学园”问题的解释说明,近七成(67.3%)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相信”,远远超过“能相信”(11.5%)的受访者;近八成(79.9%)的受访者认为首相在该问题上没有尽到说明责任,只有7.1%的受访者认为首相已经尽到说明责任。
为应对执政危机,安倍首相于2017年8月初对内阁实施改组并调整了自民党人事安排,以消除党内不稳定因素,稳固执政基础。其中,最大的人事调整是以满足岸田文雄外相要求的方式使其就任自民党政调会长以及优待岸田派(四位派系成员入阁),其次是将“反安倍”代表人物之一的野田圣子延揽入阁。这预示着安倍已将岸田视为接班人(岸田派被安抚),同时也安抚了支持野田的“反安倍”势力。由此,自民党内“反安倍”势力代表性人物只剩下前干事长石破茂一人。此次人事调整有利于消除自民党内对安倍首相的不满,抑制“后安倍”活动以及加强对安倍的支持。从国民反应或评价来看,安倍此举受到了国民的积极肯定。
在安倍设法应对丑闻、急于摆脱执政危机之际,最大在野党民进党也面临严重危机。在2017年7月2日东京都议会选举(定数为127席)中,民进党只赢得5个议席。继野田佳彦干事长对此负责引咎辞职后,莲舫代表拟改组民进党人事未果也不得不于7月底辞去代表之职。继民进党东京都议会议员集体脱离民进党加入小池“都民第一之会”后,脱离民进党加入筹备之中的小池“希望之党”的国会议员也陆续出现。9月1日前原诚司在代表选举中胜出就任新代表,前原代表领导下的民进党尚未起航便遭遇挫折——被前原内定为干事长、期待其成为众议院大选“选举招牌”的山尾志樱里,突然被曝出与有妇之夫搞婚外恋。山尾有民进党“希望之星”之称,但其“不伦之恋”丑闻的曝光,使不能有效阻止“退党多米诺危机”的民进党雪上加霜。
在此情势下,前原代表不得不另觅人选。此外,东京都知事小池乘东京都议会选举掀起的“小池热”之势准备成立国政新党。
恰在此时,朝鲜于7月连续两次试射洲际导弹、8月末试射的弹道导弹飞跃日本列岛上空、9月初第六次核试验的推进等“朝鲜威胁的加剧”,为安倍凝聚国内支持、摆脱执政危机提供了外部压力因素。时事通信社2017年9月8—11日实施的舆论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与上个月相比,安倍内阁支持率增加5.2个百分点,回升至41.8%;不支持率减少7.4个百分点,降至36.7%。自2017年6月以来时隔三个月,内阁支持率终于超过不支持率。支持率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安倍内阁应对朝鲜弹道导弹发射以及核试验的相关措施受到了国民的肯定。2017年9月17日,“安倍首相已经决定将于9月28日临时国会召开后随即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等消息见诸报端,9月10—17日,安倍首相向自民党麻生太郎副总裁、二阶俊博干事长以及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等政府和执政党核心领导传达了解散众议院的意向。
内阁支持率时隔三个月超过不支持率且回升至40%以上,而最大在野党民进党内部却危机严重,小池“新党”准备不足尚未成势,前原代表对民进党前两任代表冈田克也、莲舫推进的与日本共产党、社民党、自由党组成的“共斗路线”持消极态度。在安倍看来,此时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对自民党最有利。最后便是赋予此次解散一个“名正言顺”的“大义”名分。安倍在2017年9月25日宣布解散众议院的记者会上,将“紧张的朝鲜形势”认定为“国难”,并表示“决心要倾注全部心力,与国民一起突破这应该称之为国难的问题”,此次解散被命名为“突破国难解散”。
小池“人气”泡沫破灭与“希望之党”失势
东京都知事小池的行动在此次众议院大选中备受瞩目,一度被认为可能会掀起“小池旋风”。小池就任代表的“希望之党”成立后,民进党代表前原随即决定与该党实施事实上的合并,并得到民进党领导机构以及两院全体议员大会的同意。“希望之党”“势”壮,但是缺乏政治资金、后援支持团体以及地方基层组织。民进党拥有充足的政治资金、工会组织“联合”的支持以及相对完备的地方基层组织,但是“势”衰。二者联合、优势互补必给自公执政联盟带来很大压力。此外,自由党代表小泽一郎也期待与“希望之党”合并。众议院解散初期,甚至有“希望之党”可能乘势取代自民党、一举实现政权轮替的呼声。然而,小池“人气”泡沫迅速破灭,“希望之党”甚至未能保住公示前最大在野党的位置,仅获50个议席。
2017年9月25日,东京都知事小池抢在安倍首相宣布解散众议院的记者会之前,突然宣布成立“希望之党”并就任代表。记者会上,小池表示“我明确立场(指就任代表)是想(给新党)鼓鼓劲”,对其自身的高“人气”相当自信。关于是否“以实现政权轮替为目标”,小池表示此次大选“将成为政权选择选举”。有关小池“人气”影响的范围,一般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东京都为中心的关东大城市地区。小池则表示“有自信得到来自全国的支持”。小池新党成立后,不仅先后有民进党议员退党或考虑退党、紧急加入小池新党,甚至自民党也有众议员、现职副大臣脱离该党加入“希望之党”。小池“希望之党”成立之初大有破竹之势。
2017年9月28日,前原代表在民进党的领导机构“执行役员会”和“常任干事会”上正式提出与小池“希望之党”实施事实上合并的方针。合并程序是,民进党候选人向“希望之党”提出公认申请,然后由“希望之党”决定。前原表示,包括比例代表在内,此次大选不再拥立民进党公认候选人。“希望之党”成立后,民进党内欢迎与该党合并的议员很多,如分别于9月25日和9月28日提出退党申请的松原仁和柿泽未途等。不过,重视与日本共产党实施选举合作的自由派议员,如前众议院副议长赤松广隆等,则反对前原代表的合并方针。
小池明确宣布“要排除”宪法观和安保政策不一致的民进党候选人的发言,不仅使“希望之党”很快失势,而且成为民进党“一分为三”的导火索。2017年9月29日,“希望之党”代表小池在记者会上就民进党合并问题明确表示,“要排除”宪法观和安全保障等基本政策不一致的情况。小池为强化新党不是“第二民进党”的形象,不准备全员吸收民进党候选人的做法并无不妥。但是,“排除声明”的发言被电视、网络视频反复播放,强化了小池发言的刺激性效果,使小池形象一落千丈。加之,小池不出马竞选众议员、大选后“希望之党”首相选举提名人选未定等,也使该党形象受损。虚幻的小池“人气”泡沫破灭,“希望之党”失势,导致该党所获议席甚至不如大选公示前。
政党本来是具有相同政治理念、目标或政治信条的人共同成立的组织,“排除”“异己分子”并不为过。加之,如果全员吸收民进党成员必然遭到执政党的批评并失去新党的新鲜感。但是,在事关两个政党合并以及民进党候选人政治生命的重大问题上,确实应该避免不谨慎的发言。原本小池身负东京都知事重任,再兼国政政党党首,更无充分的筹备组建新党时间,仓促成立的新党除“小池秀”足以吸引眼球外,并无真正能够引发国民广泛关注的政策主张。“希望之党”政策公约,或者与自民党主张相近,如推进包括宪法第九条在内的修宪讨论。是否将自卫队的存在明确定位于宪法(条文),要在确认能否得到国民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或者与日本维新会相同,如导入道州制,将国家权力和财源向地方转移,实行免费教育等。再加上,小池就任东京都知事以来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政绩。国民已经看穿小池“希望之党”虚幻的泡沫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排除声明”不过是加快了“希望之党”泡沫破灭的进程。
最大在野党民进党“一分为三”使自民党坐收渔利
小池发表“排除声明”之前,先期退出民进党与小池侧近若狭一起筹备成立新党的细野豪志即以不指名的方式“排除”了民进党前首相野田佳彦、菅直人等资深政治家参加“希望之党”的可能性。小池“排除声明”发表后,最大在野党民进党一分为三:保守派与“希望之党”合并,自由派成立新党,不加入任何一党的无党派。“希望之党”与立宪民主党两大在野党在小选举区互相竞争,导致批判自民党的选票分散,使自民党坐收“渔翁之利”。这是自民党在此次大选中获得大胜的重要原因。
2017年10月2日,民进党自由派代表人物民进党前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成立新党——“立宪民主党”。枝野在记者会上表示:“为尽力保护国民安心的生活、立宪主义、民主主义和自由的社会,我决心成立‘立宪民主党’。要在这次大选中阻止安倍政权暴走。“希望之党”的理念、政策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政策方向性不同——不得不得出这个结论。”枝野随后在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中表示,不会在“希望之党”公认的民进党候选人的选举区“拥立新的候选人”,不与曾经的“同事”在同一个选举区互相竞争。但是,“希望之党”却在枝野的选区拥立公认候选人与之竞争。
根据产经新闻的统计,“希望之党”和立宪民主党候选人形成激烈竞争的选区有39个。立宪民主、日共、社民三党实际上拥立了统一候选人(左派共斗),与“希望之党”,自公执政联盟形成“三方混战”的选区有145个。在只有赢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才能胜出的小选举区竞争中,在野党之间激烈争夺反自民党或批判自民党的选票,容易造成两败俱伤,让自民党坐收渔利。在小选区选举竞争中,在野党要赢得议席,必须统一起来与执政党形成“一对一”的竞争模式,才能抗衡执政党。反之,在野党“同室操戈”很难抗衡执政党。此次大选,在总计289个小选举区中,只有57个选区形成了在野党(包括在野党系无党派候选人)与执政党“一对一”的竞争模式。其中,以立宪民主、日共、社民三党形成的左派共斗为主,有39个选区;“希望之党”6个选区;民进、自由党出身的无党派有12个选区。 10月22日选举结果揭晓:在145个“自公、“希望之党”、左派”三极竞争的选区中,自公两党在120个选区获胜,相当于全部小选举区议席的82.8%。在56个“自公对在野党或无党派”的两极竞争选区中,选举结果是“39:17”,145个三极竞争选区的选举结果是“120:25”。两者对照,可见在野党势力分散对选举结果的影响。
日本多家媒体对选举投票结果做过假设在野党候选人一体化的简单加算统计,发现若在野党统一候选人与执政党展开“一对一”的选举竞争,很多选区胜负结果会发生逆转。据产经新闻统计,若“希望之党”、日本维新会、立宪民主党、日共、社民党,以及民进、自由两党出身的无党派统一起来,自公两党获胜的178个选举区中,会有80个选区发生逆转。据《朝日新闻》的统计数据,对于226个“在野党分裂型”选区选举竞争结果——“执政党183胜对在野党43胜”,假设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日共、社民党、在野党系无党派形成在野党共斗之势,将各选区在野党候选人所获选票简单相加加以统计的结果显示,在226个“在野党分裂型”选区中,有63个选区发生胜负逆转,结果是执政党120胜、在野党106胜。”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在小选举区的选举竞争中,在野党数量越多、越分散,他们之间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自民党。若在野党形成“统一战线”推举统一候选人,与执政党形成“一对一”的竞争模式,则有利于在野党抗衡执政党。最大在野党民进党一分为三,使自民党坐收渔利、继续维持“一强”的同时,还强化了在野党“多弱”的态势。大选后诞生的新的最大在野党成为战后日本政治史上势力最小的最大在野党。从众议院议席力量对比来看,“一强”自民党“更强”,“多弱”在野党“更多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