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与日本国民性——以茶道和将棋为例
作者:张建立
成果形式:专著
字数:431千字
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内容简介:
该专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日本社会文化学科的系列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了很多论述日本文化的著作,每部著作的内容都很丰富,有的还配以彩色插图,可谓是图文并茂。但略感遗憾的是,在这些著作中,既罕见在研究方法上有何突破,也未见在结论上有更多的创新之处,其内容往往流于对于文化表象的描述,且鲜有透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来探讨日本国民性的论著。张建立所著的《艺道与日本国民性》一书,主要运用历史学、心理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从日本传统艺道——茶道和将棋的视角,探讨了日本国民性的特性,分析了当代日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问题。该专著不仅为日本国民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还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引荐了一种解释力较强的心理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该专著分为:导论、上篇:基础研究、下篇:实践应用、附录四部分。在导论部分,作者对自近代以来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日本艺道研究情况进行了客观公允的综述和评析,并详细介绍了其所尝试的新的研究方法。在附录部分,作者清晰地梳理了其所研读过的主要文献。
该专著的核心部分是上、下两篇。首先,作者从茶道入手,依据其所查阅的自古至今所有关于中日茶文化的丰富详实的一手文献资料,分析了茶道的渊源,考证了从中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就传入日本的历史,阐述了茶道在日本的发展、繁盛、演变的历史,准确地界定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用语,特别是结合自身多年的日本茶道修行体验剖析了“侘茶乐境”和“祓禊观”的社会影响,体现了作者对修习茶道的深刻体悟和较高的茶道修养。其次,通过对日本将棋与中国象棋的比较,分析了日本将棋的持驹规则和成金规则所反映的日本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阐释了日本人的文化理想、日本文化的重层性、日本人的情感模式以及日本社会的流动模式等问题。
在下篇,作者运用通过分析日本艺道所得出的关于日本国民性特点的总体认识,从国民性的视角,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心理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当前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如日本外交战略的历史演变及走向问题、日本3·11大地震以及日本加入TPP的问题等,进行了合理有据的解析。
总之,该专著不仅简明扼要地梳理了日本国民性是什么,而且亦深入细致地解析了其为什么,并研以致用,合理有据地解析了部分当代日本的现实问题,前瞻其未来走势,做到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统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理由
第一节 本书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本书的写作目的
第三节 本书选题的理由
第二章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
第一节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成果的内容特色
第三节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成果的方法特色
第四节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
第五节 今后的研究课题
第三章 日本茶道和将棋研究的现状
第一节 日本茶道和将棋研究内容的特点
第二节 日本茶道和将棋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日本茶道和将棋研究的问题点
第四章 本书的方法论原则与基本框架
第一节 本书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上篇 基础研究
第五章 “茶道”考
第一节 茶文化用语的现状
第二节 “茶道”的本义
第三节 “茶道”与“茶礼”
第四节 “茶道”与“茶之汤”
第六章 从日本茶道的内容特色看日本人的文化理想
第一节 日本茶道所推崇的文化理想
第二节 “茶事”概说
第三节 “会席”与“怀石”
第四节 吃茶法
第七章 从日本茶道的成因看日本文化的重层性特点
第一节 寺社传茶奠定了日本茶道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宗教礼仪丰富了茶事礼仪的内容
第三节 宗教思想充实了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
第四节 从日本茶道特色成因看日本文化的重层性特点
第八章 从日本茶道的精神看日本人的情感模式
第一节 日本茶道的精神——佗
第二节 “侘”的本义
第三节 “侘茶乐境”与“孔颜乐处”
第四节 追求“佗茶乐境”的社会影响
第九章 从日本将棋规则看日本社会的流动模式
第一节 日本将棋与象棋的规则概说
第二节 从日本将棋持驹规则看日本社会的流动模式
第三节 从日本将棋成金规则看日本社会的流动模式
下篇 实践应用
第十章 试析近代以来日本外交战略的历史演变及未来走向
第一节 日本外交战略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日本外交战略演变的国民性解读
第三节 日本外交战略的未来展望
第十一章 试析“自立与共生”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节 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鸠山内阁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创新点
第三节 鸠山内阁构想“自立与共生”的东亚共同体的社会动力
第四节 鸠山内阁东亚共同体构想实现的可能性
第五节 构筑东亚共同体是化解领土争端危机的上善选择
第十二章 试析3·11东日本大地震时日本人为何亲美疏华
第一节 天灾人祸中的日本人亲美疏华的行为表现
第二节 天灾人祸中的日本人亲美疏华的原因
第三节 改变日本人亲美疏华之现状的建言
第十三章 试析“3·11”东日本大地震时日本人为何既淡定又恐慌
第一节 天灾人祸中既淡定又恐慌的日本人
第二节 天灾人祸中的日本人为何既淡定又恐慌
第三节 日本国民性对灾后复兴工作的影响
第十四章 试析日本加入TPP的可能性
第一节 刻板印象遍全球
第二节 缘人行止仍依旧
第三节 亲美疏华善筹谋
第十五章 试析日本人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心理文化根源
第一节 日本人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外因
第二节 日本人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内因
第三节 日本人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心理原因
第四节 审慎对待历史认识问题是化解领土争端危机的政治基础
第十六章 日本天皇千年一系世袭至今的心理文化根源
第一节 古代天皇一系世袭的原因
第二节 近代君主立宪集权天皇一系世袭的原因
第三节 战后君主立宪象征天皇一系世袭的原因
第四节 日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谐模式乃天皇一系世袭千余年的根本原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设想
附录一 日文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