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日本因素(智库丛书)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致力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开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全球提供的公共产品,沿线国家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对外贸易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对外贸易约占25%。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国际风险与合作空间,不仅需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情及对内对外政策等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高度关注、重点分析一些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具有重大战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
根据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点区域界定,日本并未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方向。但作为我国重要近邻,同时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传统发达国家,日本在亚洲以及世界都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存在,其外交、经济等政策对我国周边经济环境与地区秩序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研究日本的战略布局和政策选择,分析其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干预变量的经济、政治、文化内涵,对东亚、亚洲区域合作甚至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一、“日本因素”成为“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重要干预变量
基于地缘经济与政治联系,加上日本的竞争件战略心理,日对我国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周边战略经营一直非常敏感,密切“盯防”并主动应对。在继续加大对长期精耕细作地区的影响力之外,近年来,日本以安全合作、贸易投资、开发援助等方式,加大在“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安保、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战略布局,与中国形成战略竞争态势,主要有如下表现:
第一,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态度复杂。在国家战略层面,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抱有在戒备与防范心理,较之于经济上存在互利开放性,日本政府官员更倾向于认为倡议反映了中国挑战和重塑地区秩序、机制与规范,增强自身权力的意图。在微观技术层面,日本民间舆论对我国“一带一路”相当关注,其中既有基于日本利益和价值标准的相对积极的评价,也有对此抱有一定程度的担忧和疑虑,其主要观点认为对日本经济竞争力、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的传统优势形成一定挑战甚至威协。在上述复杂认知背景下,日本在经济、外交乃至安全领域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程度反映出“一带一路”的问题意识,旨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维护日本利益与竞争优势,抵消中国在国际社会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第二,加强战略性外交。在“一带一路”海路方向,日本在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经济上相互依赖关系的同时,通过防务交流合作、联合军演、防卫装备和技术转移等形式,大力强化与相关国家安保合作,对中国形成直接遏制。陆路方向,日本重点加强了对中亚这一原本外交非重点区域,从最初的经济援助到“丝绸之路外交”时期的政治、经济、安全三个领域的双边外交往来,再到“中亚+日本”机制下的全方位的多边合作。日本政府期望通过“战略性外交”,在中国周边拉拢伙伴国家,形成地缘政治上的包围圈,在陆、海两线对中国施加压力。
第三,加大经济援助和贸易投资力度。政府开发援助方面,在维持ODA投放总量大体稳定的情况下,日本更加有选择牲、有针对性地重点援助一些亚洲新兴国家,2015年2月日本官方新ODA大纲提出,将依据发展中国家情况确定优先等级,以充分发挥ODA的战略作用。在援助重点方面将东南亚(特别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南亚、中亚地区国家列为日本的首要援助对象。在贸易、投资领域,日本继续加大东南亚地区贸易投资规模,将南亚作为贸易投资多元化战略重要区域,同时在中亚、非洲等国通过能源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扩大地区经济影响力。
第四,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输出。日本一直注重对亚洲相关国家进行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渗透。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专门设立高达100亿日元的“东南亚文化基金”,资助文化交流。近年来,日本更加注重文化外交和软实力输出,通过人文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手段,从感情和心理上拉近与东盟、南亚及中亚等国家的距离。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于2015年4月起,针对东亚和太平洋周边11个国家进行了对中日韩印四国的好感度调查,结果显示,71%的受访者对日本持有好感,远超位于第二位的中国(57%)。
第五,加剧与我国在基础设施出口领域竞争。与日本相比,中国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中具备资金雄厚、造价低廉、建设速度快、工人经验丰富、管理效率高等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在公路、铁路、电站等基础设施出口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遭遇了一些阻力和挫折,如中泰铁路项目缩减规模、被迫取消美国西部高铁项目合作等。面对极具潜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日本强化政策改革与国际公关力度,与中国打响确保地区础设施项目主导权的“争夺战”。如利用多种国际场合,强调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修改法规,放宽融资条件及规模,普及日本模式,争夺国际标准等,在基础设施出口领域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
二、中日在“一带一路”推进中的合作机遇与路径选择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虽然客观来看中日之间存在竞争激烈、合作有限的现实,但针对日本意识、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我国一方面应冷静对待,另一方面应挖掘双方合作空间与潜力,提升“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开放性、包容性及合作性功能。由于目前中日双方都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均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两国海外投资的现实需求,我国应对日强调“一带一路”的积极成果,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共赢的机遇和空间,减少零和博弈。
(一)学习借鉴“日本经验”,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进行海外投资,至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教训。截至2015 年末,日本海外净资产连续25年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日本通产官学研等官民一体化协调机制,明晰各个参与主体的行动边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信息及制度支持。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对重点地区精耕细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当地人才培训,以教育和文化产业等软实力提升公共产品形象。在技术革新带来产业升级的同时,日本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日本名片得到广泛认可。我国在对日宣传中可注重强化经济合作,善意表达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先进经验学习的态度,增强其主动利用“一带一路”平台进行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意愿。
(二)积极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促进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
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会见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时表示,中方愿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开展第三方产能合作。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日两国企业已有共同开拓新兴国家基建市场的先例,如2011年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与丸红共同获得哈萨克斯坦阿特劳(Atyrau)石油精炼厂的基础设施建设订单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在资本、产品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与日本企业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相结合,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基础设施市场,构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平台,提升两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如日本川崎重工集团与中国海螺集团共同研发世界领先的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2015 年 9月,双方签署进一步深化合作备忘录,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并在上海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利用“一带一路”商机,共同拓展海外市场。
(三)加强金融合作,推动亚洲金融市场建设
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开业,日本未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而且从亚投行倡议之始,日本在多种场合对其治理机制、融资标准等提出要求,并计划建立1100亿美元“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以此牵制亚投行。面临亚洲基础设施长期而巨大的资金缺口,作为持有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两个亚洲国家之一,加之两国金融机构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等基础设施领域积累的经验,我国应利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重要契机,加强中日在亚洲地区金融领域合作,通过金融服务便利化安排的制度性合作,推动区域贸易和投利化进程。一方面继续发挥现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如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区域多边开发性机构,与亚洲开发行、世界银行等形成资金和制度互补,为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联合融资。另一方面,共同完善亚洲金融市场建设,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如加快建设亚洲债券市场,扩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为亚洲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扩大节能领域合作空间,建设高效亚洲能源市场
中国、日本同为能源消费大国,均致力于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优化绿色能源等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将能源产业合作作为重点,我国应扩大中国、日本及东道国之间的能源合场建设。此外,在加速提升传统能源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同时,我国应学习日本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在新型能源产业信息处理、技术创新、融资安排、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五)推动区域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改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未能全面复苏。由于经济下行,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政策抬头倾向,对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新挑战。虽然美日等 12个国家宣布TPP谈判达成基本协议,但TPP审议能否最终通过,还将面临各国政党之间、利益团体之间的政治博弈。日本作为唯一同时参与TPP、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国家,其动向值得关注。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亚洲地区及全球提供新型公共产品,并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全球贸易公平竞争环境,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水平。中日两国应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语境下,引领和推动亚太经贸规则重构。同时推动日本在亚洲区域合作的独立性,加快中日韩FTA和RCEP谈判进程,为促进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和最终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协定提供有力条件。
三、本书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向
围绕“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日本因素”这一主题,本书重点进行以下三方面研究。
第一,评估日本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及相关国家经济投资、影响力渗透与战略布局状况。历史上,日本长期将亚太沿海国和亚欧大陆的“地缘支轴国家”作为战略经营重点,精耕细作,在经济投资、政治影响、社会人脉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形成相当程度积累。这构成了日本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干预变量的基础,也决定了日本是我国当前在“一带一路”沿线战略投放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合作者。因此,本书关注日本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前期投入和产出”,对其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渗透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厘清日本针对我“一带一路”的认知及应对思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日本对此一直保持高度关注,政府官员、政策专家与主流舆论提出很多看法。事实上不限于“一带一路”倡议,日本对当前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扩大的各种动向极为敏感,并将其与日本自身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家复兴”战略思考结合起来。因此,本书对日本战略与政策意识中的“一带一路”相关认知、利益诉球应对思路等进行了解和把握。
第三,分析日本当前具体政策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影响及走势,并提出对策建议。日本对“一带一路”的应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且影响方式、渠道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除中日国家利益博弈与地缘影响竞争力要素之外,中日之间围绕“一带一路”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合作的潜在性也应充分了解,拓宽合作空间,以便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有的放矢,避害趋利。
(二)主要内容
本书除序章外,共分为六章,内容主要集中于“—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日本的战略布局及现实选择两大方面。即厘清日本对“—带一路”的认知,评估日本在沿线地区的政经布局,客观评价日本在东南亚、南亚、中亚等重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前期投入及最新动向,为我国在这些重点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另外,从历史演变和现实路径出发,选取基础设施出口等重点领域,把握我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及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总结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决策依据和重要参考。
第一章分析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集中在战略竞争知与应对。总体来看,日本官方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应对集中在战略竞争层面,态度较为僵硬和冷淡;在日本民间,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有直接关联的经济界,始终对发展中日经贸关系,参与“一带一路”态度抱有期待,态度较官方更为灵活。但在政府主导舆论和中日关系大环境影响下,日本民间对“一带一路”也抱有一些怀疑乃至批评。日本官方与民间对“一带一路”有同有异的认识,共同影响了日本对该倡议的实际立场和政策上的具体应对。
第二章研究对象为日本在东南亚的政经布局。日本作为对东南亚具有传统影响力的国家,近年来不断强化在该地区的存在感。一方面积极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确立日本的地区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和援助,深化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日本对东南亚全面加大投入、强化政经布局,给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带来复杂影响、其中包括竞争与挑战,成为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加以应对。
第三章以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作为重点研究区域。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南亚地区的战略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安倍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大力强化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关系,谋求增强地缘政治影响力。同时,南亚地区也是日本推进贸易投资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区域。日本从安全合作、经济合作及援助等多管齐下,全面加大对南亚投人,其长期战略布局从多个方面与中国形成竞争态势,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主要分析日本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政经布局。近年来,日本在中亚不仅致力于在能源资源争夺战中分一杯羹,更希望在大国地区战略博弈中争得一席之地。日本对中亚外交战略与其“全面大国化”战略日渐契合,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投射政治影响力,谋求大国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日本对中亚的政经布局与“一带一路”倡议在本地区的推进构成一定竞争关系,需要积极予以应对。
第五章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走出去”战略的优先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出口战略新动向,其布局体现对外经济战略的常规特点,同时从项目标准、区域布局、金融支持等方面强化竞争态中日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各有优势,中国一方面应认真研究、借鉴日本经验,另一方面须冷静应对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竞争局面。
第六章从参与主体的行动边界为主线,总结了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经验与教训,指出日本企业“走出去”是日本政府、中间组织和企业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作用、中间组织的纽带和润滑作用、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和作都为推动日本企业“走出去”做出贡献,其合力构建的完善海外发展体系包括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和全方位产业发展链,这些对当前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有益启示。
附:本书作者:
主编:
杨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 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卢 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清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晓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继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常思纯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目 录
前 言 杨伯江 刘 瑞(1)
第一章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应对 卢 昊(10)
第一节 日本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11)
第二节 日本民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18)
第三节 日本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应对 (27)
第二章 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经布局——东南亚篇 郭继光 李清如(34)
第一节 东南亚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 (34)
第二节 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布局 (38)
第三节 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布局 (48)
第四节 日本在东南亚战略布局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70)
第三章 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经布局——南亚篇 常思纯 李清如(72)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南亚方向 (72)
第二节 日本在南亚的政治布局 (76)
第三节 日本在南亚的经济布局 (85)
第四节 日本在南亚战略布局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102)
第四章 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经布局——中亚篇 李清如 常思纯(107)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亚方向 (107)
第二节 日本在中亚的政治布局 (113)
第三节 日本在中亚的经济布局 (121)
第四节 日本在中亚的战略布局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139)
第五章 “一带一路”建设与日本基础设施出口战略 刘 瑞 (143)
第一节 日本基础设施出口战略演变 (143)
第二节 日本基础设施出口战略特点 (155)
第三节 近年来日本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及动向 (161)
第四节 对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168)
第六章 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杨伯江 张晓磊 李清如(174)
第一节 日本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演变 (175)
第二节 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参与主体的行动边界 (177)
第三节 日本企业“走出去”的教训 (195)
第四节 日本企业“走出去”对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199)
附表 日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布局数据 李清如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