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科研交流简报(2020年第1期)“日本与中日关系形势研讨暨程永华大使演讲会”纪要
2020年1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日本与中日关系形势研讨暨程永华大使演讲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等单位和日本所的专家学者及日本研究系研究生60余人出席了会议。
日本研究所刘玉宏书记致辞,对在新年之际莅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研讨会分为“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当前日本外交安全形势”和“当前中日关系与领导人出访”三个单元,分别由日本研究所张季风研究员、张建立研究员、胡澎研究员主持。
在“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单元,日本研究所张伯玉研究员围绕日本国内政治形势,介绍了国会、立皇嗣、东京都知事选举、奥运会等既定政治日程,指出2020年日本政治的关注重点是众议院大选,其关键点是何时以及由谁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这事关安倍首相任期及其接班人安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晋三首相就修宪问题的表态“姿势”越来越低。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先生从经济角度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日本长期把“泡沫经济”崩溃理解为金融和财政问题,没有当作经济结构性问题来看待,因此长期采用金融手段来应对。安倍政权的经济政策也一直沿袭这个思路,“安倍经济学”就是具体表现,但没能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缺乏新的生产体系和技术革新,是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赵刚副研究员介绍了日本社会和政府对皇室继承的态度,认为皇室继承将是令和时代日本面临的重要问题。张晓磊副研究员指出当今日本面临丧失政治和经济活力的风险。李清如副研究员在分析2019年日本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日本经济未来面临的下行风险。
在“当前日本外交安全形势”单元,日本研究所吴怀中研究员指出,2019年第四季度日本外交特点是:对大国关系上有亮点,中日关系继续开往新时代,对美“签约”暂保小康等。但在地区和多边,失不抵得或功过相当者居多,例如其对东北亚、RCEP谈判和中东事务等。回顾2019年日本外交重要政策表现,国际多边(三大主场)、广域自贸(日欧EPA等)、对中关系等是主要加分项或正资产,对美经贸妥协止损算是免于失分,但“战后总决算”总是失算、发力中东却有心无力。总体上,2019年其战略性外交意涵提级,力谋多边引领、地区“打卡”、大国折冲、全局平衡,但也可见其大国化战略已至高点,政策边际渐显,痼疾旧题难解,地缘内线堪忧。展望2020年,重要高访、奥运主场、特氏连任、安倍收官等,有望使日本外交的活跃度、自主性上升,中日关系机遇延续;同时也要注意,如“美压”加剧、中美紧张,其在区域和国别政策上有调整站位、加大对冲的可能。军事科学院江新凤研究员围绕日本的安全形势做了发言,她认为:第一,2019年版《防卫白皮书》显示,日本认为其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日本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关注程度继续上升,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有所抬头。第二,日本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对美国能否保护日本安全的疑虑加重,因而重视发展多边合作,更加强调日本防卫的自主和自立。第三,日本继续加强西南方向军事部署,同时保持对东海方向的严密监视,东海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仍有一定变数。第四,日本紧跟世界新军事形势,提出“多域联合防卫”新构想,在进一步提升海空作战能力的同时,加强太空、网络、电磁等新型领域力量建设。第五,中日在加强风险管控和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构筑建设性双边安全关系上已有基本共识,如何克服安全关系这块短板,成为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试金石。日本研究所张勇副研究员介绍了安倍晋三政权开展军事、经济和价值观等综合性外交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日本外交未来走向。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方珂副教授介绍了日本安全力量建设和运用具体情况,指出日本军事安全动向值得持续关注。日本研究所卢昊副研究员指出从与美国、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安全关系看,日本正在适应美国的对日政策调整。日本研究所常思纯副研究员认为,从日本政策优先顺序看,RCEP与“印太战略(构想)”紧密相关,RCEP的前景尚不明朗。
在“当前中日关系与领导人出访”单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2019年中日关系出现领导人互访增加、新的交流机制出台、“十点共识”达成等动向,体现出高层引领特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点,表明中日两国高层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方面有共识。“十点共识”既着眼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也反映了放眼全球的战略考虑。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日关系的确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如何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两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非常时期需要非常的思考,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需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要考虑两国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更要从全球和地区层面思考未来的合作。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两国应该在反对单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建立开开放型世界经济、重构国际经贸规则等方面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在共同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加快RCEP正式签署及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等问题上深化合作,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黄大慧教授认为,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过程中,中国发挥了塑造和引领作用,日本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同时不能忽视美国因素的助推作用。在中国领导人访日前后,需要避免中日关系出现不和谐之音。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前后日本的对华舆论出现了变化,此前主要集中在“历史修正主义”“领土民族主义”等单一问题方面,此后出现多种声音相互叠加的局面,而且政府和民间舆论高度统一。因此,对未来中日关系需要谨慎乐观,避免出现从恶化到改善到再恶化的怪圈,需要重视夯实中日关系的民意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日本研究所高洪研究员指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需要高层引领,更要扎实推进,以期符合双方利益需求。日本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汪婉女士结合自身在日多年的外交工作经历,强调中日关系改善不是中美关系恶化的结果,而是两国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吕小庆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双方都应该重视改善舆论环境并引领舆论。日本研究所田正副研究员指出中日双方可从医疗康养、养老照护方面开展相关合作。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新时代背景下,中日文学和文化交流形式、民间外交与社会意识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中日关系改善后面临的新问题等进行了充分研讨。
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晓峰研究员做了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与会专家对2019年中日关系的梳理以及对当今面临的现实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和思考,特别是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建言献策。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良好效果。
当天下午,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先生应邀莅会,发表了“中日关系与日本问题研究”的专题演讲。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主持演讲会。程永华大使用“波澜起伏、迂回曲折、管控分歧、爬坡过坎、重回正轨”20字描述自己九年零三个月的驻日大使工作。他分析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经过,指出石原慎太郎“购岛”以及野田佳彦政权策动的“国有化”政策导致中日关系自恢复邦交以来的最大危机。程大使介绍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我驻日使馆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救助中国同胞的情况,认为中国政府向日本人民表达慰问和提供救援,以及驻日使馆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有助于改善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印象。程大使指出,2010年至2016年是中日关系最严峻时期,杭州G20峰会后双边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改善。2017年5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出席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日关系改善的契机。以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为标志,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程大使结合“坚持原则、维护权益、管控分歧、稳中求进”的使命宗旨,“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交涉原则,“以民促官”“以经促政”“以地方促中央”的工作方法,指出中日实力对比变化,两国关系进入矛盾多发期,在此过程中双方都有必要调整相互认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最后,程永华大使还分享了对国际问题研究的看法,即坚持纵横结合,要有历史思考,要有全局考量;坚持两点论,全面、系统看问题,认识中日关系的两面性和复杂性。
在演讲会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就全球史观下的中日历史研究、中日相互认知不对称、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落实中日“十点共识”、日本的朝鲜半岛政策、日本的国家战略定位、安倍晋三的执政风格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场气氛热烈。
杨伯江所长感谢程大使接受日本所邀请莅会发表精彩演讲,表示演讲内容对做好日本问题研究极富启迪,令与会者获益良多。他指出百年大变局下,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日本研究者在做好日本自身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深入了解前沿动态,增强对外交互动的感性认识,切实做到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相互融合。
(文化室熊淑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