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1年第25期)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研究论坛 “东海问题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当前,世纪大疫情与百年大变局交互叠加,国际格局秩序加速变动,东海日益成为亚太各方权力博弈及秩序构想交错的焦点前沿、影响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变量,已成为我塑造良好安全发展环境、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妥善应对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11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日本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研究论坛 “东海问题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明治大学、明海大学、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部分中方专家与全部日方专家在线上参与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东海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杨伯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正部长级)、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发表致辞。
高翔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无论是东海地区还是中日关系,都存在着不少令人关注的现实问题乃至矛盾因素。与此同时,东海问题、中日关系也都有着宏大而深远的历史与地缘环境背景,都是在人类海洋文明史、东亚地区史的滚滚洪流中变化发展。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我们应当超越表面现象和眼前视角,深入探讨事物本质与历史规律,把握时代的正确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研究东海问题,推动构建东海学术研究共同体,还是促进东海问题各方协调合作,特别是维护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都需要具备历史高度、战略眼光和科学精神。
高翔指出,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海洋日益成为国家文明间交流的纽带而非障碍,对于人类社会生存与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生产力提高与科技进步,海洋不仅不再是隔断各国联系沟通的决定性障碍,而且日益成为不同民间开放兼容、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从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看,海洋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焦点,是各国重点关切与共同利益所在。当前,海洋安全、资源、环境等问题不断凸显,海洋治理面临空前挑战。如何有效管控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事关人类生存空间乃至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翔指出,中日共处东亚地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在对海洋的长期认识和利用中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借鉴的海洋经济模式与文化风格。东海见证了中日文明跨海传播、频繁往来的历史,维系了中日两国地缘政治经济密切联系的纽带。近年来,中日围绕东海油气资源、争议岛屿、主权等问题,摩擦矛盾有所增加,政治安全互信受到冲击。如何有效管控东海形势,可持续开放利用东海资源,是中日两国的共同关切所在。东海和平发展事关大局,必须审慎对待、积极维护。中日关系稳定发展,既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符合亚洲各国、特别是东海周边各国利益。面临复杂国际形势,中日作为利益攸关方,应摈弃冷战思维与对抗心态、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从维护东海地区和平发展的高度出发,推动东海合作,发展两国关系。为此,应坚持对话磋商,就东海形势及区域问题保持有效战略沟通;管控分歧矛盾,逐步化解在东海的安全对立与冲突风险;拓宽合作领域,积极营造中日与周边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东海的新格局。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中日两国应坚持两国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历史传承,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不断充实、更新两国关系的内涵。东海应当在中日关系当中发挥积极性、建设性因素,而非消极性、破坏性因素。
高翔指出,东海问题中心作为我院新成立的国际问题非实体研究中心,以东海问题为核心切入点,围绕亚太海上形势、地区国际关系、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等议题,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对外开展学术合作。希望东海问题研究中心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以东海问题研究为抓手,带动相关海洋问题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与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科研机构及专家们广泛交流、积极对话、密切互动,推动各方共创、共建、共享具有开放性、合作性、建设性的东海研究学术共同体。
程永华在致辞中表示,中日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海洋的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和平利用是双方共同关切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中日开展海洋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当前,百年变局深刻演进,世纪疫情起伏延宕,中日关系面临重要机遇,也有复杂的挑战。最近,中日领导人举行了通话,双方一致同意以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强调“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于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明确态度。
程永华指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联通的纽带,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希望。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对海洋的依赖与日俱增,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达到前所未有水平。当前,海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带着冷战思维的“小圈子”轮番登场,严重冲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秩序。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失衡,生态维护和建设任重道远。中国历史上就是海洋大国,今天中国的发展振兴更离不开海洋。中国秉持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致力于成为海洋秩序的拥护者、海洋和平的维护者、海洋合作的推动者、海洋发展的贡献者、海洋生态的保护者。中方愿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提升全球海洋合作和治理水平贡献力量。
程永华强调,中日在东海存在领土主权、海域划界、资源开发等诸多问题,一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双方应加强沟通,共同做好危机管控,防止发生不测事态,避免煽动两国民意对立。中日还应更多开展积极互动,探讨在海洋气象、生态环保、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希望日本社会各界能够正确看待东海问题,为两国政府围绕东海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创造更有利氛围。中日双方应共同努力,真正把东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好之海,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到来之际,应总结过去,重温初心,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把中日关系放在地区和世界格局中,认真思考如何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政治共识转化为现实,开辟两国关系新的前景。
本次研讨会围绕东海问题与中日关系,分别设立“亚太海上形势与海洋问题”“国际变局下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与海洋对话”三个议题,进行专家研讨。议题一“亚太海上形势与海洋问题”的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东海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怀中主持。日本明海大学教授小谷哲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赵青海、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于铁军、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侯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楼春豪先后作了发言。
议题二“国际变局下的中日关系”的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东海研究中心副主任吕耀东主持。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初晓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薛力、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周颖昕先后做了发言。
议题三“中日关系与海洋对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学刊编辑部主任唐永亮主持。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张沱生、日本明治大学教授鹤田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新凤、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小森雄太、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金永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加茂具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欢欣先后做了发言。
闭幕式上,杨伯江作了会议总结,并宣布此次研讨会顺利闭幕。他指出,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中日两国专家有效地开展了沟通,交换了意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彼此间信息障碍。中日专家围绕东海问题的对话交流越坦诚,对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建设性作用就越突出。此次对话显示,中日双方围绕东海问题仍有较多具体分歧,且存在互信不足;但双方都认为应加强交流沟通,有效管控危机,避免冲突爆发。同时,中日在推进海洋合作、参与区域海洋治理、构建中日新型海洋关系方面仍有较大潜力空间。中日有必要也有可能基于建设性共识与合作性意愿共同努力。此次研讨会为我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未来研究及及对外交流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选题。中心期待今后与国内外学界专家保持定期对话,进一步深化交流,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推进中日务实合作提供智力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3月,是院(部)级非实体研究机构,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统一领导,由日本研究所负责管理。中心成立后,将以东海为重点,围绕亚太海上形势、区域大国关系等问题,集中组织高水平学术研究及交流活动,努力为东海研究相关学科发展、为国家相关决策做出贡献。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心成立后举办的首次大型学术活动。
(卢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