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2年第40期)我所成功举办“战后日本政治思潮与保守主义”报告会
2022年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中日经济研究中心和日本政治研究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系列活动之十“战后日本政治思潮与保守主义”报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由日本大阪大学特聘教授米原谦先生主讲。日本研究所科研人员以及中华日本学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日本系研究生、中华日本哲学会会员近百人参会。
所长杨伯江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米原谦教授是日本近现代政治思想研究领域大家,是日本研究所的老朋友,与我所长期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战后政治思潮与保守主义”是中日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当代日本各学科研究的基础。
米原谦教授的报告分为引言、“战后”之始、保守和革新、高速经济增长及其后、结语等五个部分。
在“引言”中,米原教授从《世界》杂志2022年11月号和1956年度《经济白皮书》分别提出的“战后民主主义并未被打倒”和“已经不是战后”的话题出发,指出当今许多日本人认为“战后”时期已经结束,日本正处于后战后时期。但他认为,“战后”的开始表现为:思想上出现了二战战败初期丸山真男提出的“悔恨共同体”观点,政治上则体现为《日本国宪法》关于天皇象征地位和放弃战争的第9条。在“保守与革新”部分,米原教授介绍了作为革新表现的“和平问题谈话会”、丸山真男和山川均的全面媾和论、非武装中立论,作为保守表现的小泉信三、福田恒存和大熊信行对和平论的批判,以及高坂正尧和永井阳之助的现实主义观点。
在“高速经济增长及其后”部分,米原教授介绍了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学说,包括升味准之辅的“五五年体制”学说、松下圭一的“大众社会论”。松下圭一认为,资本主义从工业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导致了社会形态从古典市民社会转向大众社会。此外还有江藤淳的黑船叩关后日本人亲手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丧失了自我认同的观点,村上泰亮、公文俊平、佐藤诚三郎的后现代论。村上等人认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个人主义和民主并非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被批评为半封建主义的东西则是日本经济空前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重新评估日本的现代性。
在“结语”中,米原教授指出“战后”时期始于以西欧现代化为模板的“现代主义者”的思想言论,在经济高速增长实现社会转型后,日本以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者”预期的方式实现了“现代化”,日本的“战后”由此走向终结。
在评议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日本研究所高洪研究员,副所长吴怀中研究员,文化室主任张建立研究员、赵刚副研究员、熊淑娥助理研究员,科研处处长唐永亮研究员高度评价了米原谦教授的学术报告,并就保守主义的源流和特征、民粹主义在日本的表现、“战后”终结与“现代化”完成的不同内涵、日本“家”的转型等问题与米原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