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4年第15期)“日本研究选题策划暨《日本文论》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4年3月27日,“日本研究选题策划暨《日本文论》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相关单位代表和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网等媒体人士与会。
会议开幕致辞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日本学刊》副主编唐永亮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日本文论》2019年6月创刊五年来,在各方的关心关爱与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日本文论》持续在中国期刊评价体系中取得较好排名:连续多年被收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CNI名录集刊”;2023年成功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集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日本文论》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长周期、跨学科、大纵深视角,强调关注战后日本史研究,不仅是日本研究学界重要的成果展示平台,也成为推动中国日本学发展的重要学术载体。为深刻透析日本,《日本文论》刊发的稿件广泛涵盖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同时坚持以专题形式推出某一类稿件,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他代表日本研究所对各方给予的宝贵支持、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对《日本文论》过去四年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发文、高频关键词、高被引论文、基金资助论文占比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所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还介绍称,全球学术期刊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加速向数字化、免费化、平台化、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内卷化、去影响因子化等方向发展,对期刊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推动日本研究学科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日本文论》已连续出版五年,在国内外学界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日本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学术平台,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日本研究学科的发展。2023年两辑《日本文论》继续秉持中国问题意识和世界视野,设笔谈特辑、专题研究、历史篇、思想篇、政治篇、经济篇等栏目,“以文议论”,为社会各界辩证、深刻地认识中日关系的本质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日本文论》编委高洪研究员表示,五年来《日本文论》成绩斐然,未来要继续抓好办刊方向、做好选题策划,提高发文学术质量,突出中国的日本研究特色;拓宽思路,不拘一格寻找好选题,辨明真问题和伪问题,积极展开学术争鸣和讨论;在学术论证之外,还可以开拓如重要专题调研报告等新发文方式,以增强文论的厚重度、促进刊物高质量发展。
中国历史研究院成果评价处副处长逯万辉介绍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成果评价处的情况,并指出,《日本文论》秉承日本研究所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兼顾交叉、边缘以及新兴学科,将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通过长时段、广视域、深层次、跨学科研究,深化日本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他期待与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评价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把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资助项目做得更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主任叶琳就《日本文论》2023年两辑的选稿、组稿、编辑情况进行了说明。2023年,《日本文论》顺利出版两辑,共发文17篇,合计40万字。从两辑所刊发内容可以看出,《日本文论》继续坚持长周期、广视域、大深远的研究定位与刊物品质,同时也有一定创新,并着力推进日本战后史研究的办刊方向。以“战后日本政治(史)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为开端,《日本文论》还将陆续推出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经济研究的方法和视角等特稿,以期对战后日本史研究及方法论进行比较梳理,并借此开拓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导入更丰富的学科工具。与会作者代表相继发言。
日本学刊编辑部副主任陈祥主持作者代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晓磊研究员表示,《日本文论》和学刊相互补充和相得益彰,希望文论在以后的发展中不忘初心,围绕有学术积淀的选题展开策划,与学刊“互异”,学刊“往前看”、文论“往后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田正副研究员对日本近期的经济形势做了精彩总结,对未来日本经济走向进行了展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戴秋娟副教授对《日本文论》给予青年学者搭建平台和机会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历史研究和历史史料翻译相结合或可为未来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韩前伟结合自身党校工作背景,以日本社会党与共产党的分离建党为中心,介绍了二战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缘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熊淑娥助理研究员作为译者介绍了日本大阪大学米原谦教授《战后日本政治思潮与保守主义》一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莫嘉茵讲师介绍了神田喜一郎中国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在文论发表文章的感想和未来的写作方向。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米多讲师介绍了自身对日本公法与现代日本政治研究方向的认识,以及发表关于日本宪法生存权文章的缘由和基本情况。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慎璁博士介绍了混合选举制对日本政党体系的影响力研究的基本内容,并分享了个人写作后的反思和感想。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原榛博士介绍了以帝国议会中的“国体”论说为中心,战后初期日本民主化过程中天皇制的应对情况。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章晓强博士分享了文章写作思路,介绍了幕末日本接纳西方文明过程中的过渡性与矛盾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子涵博士概括了中国“日本人论”研究情况,进而思考新的日本研究理论被接受所必需的条件。
选题策划及办刊内容讨论环节由学刊编辑部主任叶琳主持,多位《日本文论》编委及资深专家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周维宏教授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日本文论》,并肯定了文论积极开展学术创新、大力扶持学界新人的作风。北京外国语大学郭连友教授表示,《日本文论》作为《日本学刊》的姊妹刊,两者相得益彰,默契地推进中国的日本研究;希望文论注重未来期刊的发展趋势,注重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借鉴海外区域国别研究期刊的经验和动向,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季风研究员表示,自《日本文论》办刊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要心怀感恩地把文论办得更好,要有“为”,未来才能更有“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伟研究员表示,五年来《日本文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国内日本研究的优质平台;希望未来文章的选题更立足中国国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更为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容,对中国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建立研究员表示,可围绕日本的文化认同以及个人主体性、国家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的相关性等选题组稿,探讨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使发刊文章更具可读性和影响力。
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日本文论》编委高洪研究员做会议总结。他一一点评了与会作者代表的发言,对编委及资深专家为改进《日本文论》办刊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表示编辑部对此要充分消化吸收,将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他还提出,研究要下苦功夫、要吃真吃透,不要望文生义,期待《日本文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学界推送更优秀的公共产品。
(陈梦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