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5年第34期)日本研究所召开“战后80周年政治发展与日本政治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5月14日,日本研究所召开“战后80周年政治发展与日本政治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政治研究室与日本政治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洪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黄大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孙承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分别做主题发言。还特别邀请《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副主编罗洁、《当代世界》编辑部主任张凯和社科院专刊记者王春燕参会。综合战略研究室主任卢昊研究员,政治研究室朱清秀副研究员、孟明铭助理研究员,博士后陈刚以及部分博士生参会。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研究员出席致辞并做总结,政治研究室主任张伯玉研究员主持。
吕耀东在致辞中,简要梳理了战后80年日本政治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以及日本政治学科研究涉及的具体主题,指出应当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研究,为加强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中的日本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在主题发言中,高洪总结并概括了日本政治的特质。日本政治的特质或曰特殊性,总的来说就是自民党试图以推翻日本国家根本大法即日本国宪法的方式执政。孙承指出,日本政治发展的驱动力是民族主义。日本民族主义是一种畸形的,表现出一种既依靠美国又反对美国、既追求修改宪法又维持宪法的独特政治现象。同时,孙承还指出,日本政治学者在研究日本政治问题方面,其观察分析的敏锐性、科学性值得中国日本政治问题研究界借鉴。比如,升味准之辅对日本政治体制的概括界定——1955年体制,就是体现日本政治学者研究分析日本政治问题敏锐性与科学性的范例。黄大慧一方面具体阐述了战后日本政治发展转型问题,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安倍执政时期,日本力图实现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的转型,国家发展路线也由吉田路线转向了安倍路线。另一方面对今后日本政治学科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日本政治不能与日本外交、日本社会与日本文化孤立开来,应将各学科贯通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二是将日本政治放到地区中进行研究,地区研究与国别研究不可分割。三是日本研究要与中国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归泳涛以日本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的作用为题分享了其学术观点,他认为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并体现出两种发展模式。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嵌入式自由主义模式,强调市场竞争原则的同时国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实现了兼顾市场竞争和社会公平;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安倍经济学是对小泉路线的修正,日本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导致了政治对立轴的丧失。
吕耀东在总结中指出,研究战后日本政治的立足点是探寻日本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日本总体的政治发展从保革对立到总体保守化,保守政党长期执政事实上基本确立了内政外交的基本走向。通过对日本国内政治深刻的理解和学术探讨,从美日关系、中美关系中进一步把握中日关系走向。关于日本政治学科建设,吕耀东指出,在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中,日本政治研究要在该框架下找准定位,形成日本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郭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