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5年第66期)日本所召开“全球视野中战后日本史的再观察:战后80周年与日本历史遗留问题学术讲座”
2025年9月1日,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外国语大学松野诚也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石田隆至副研究员受邀到访我所,参加由历史研究室、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全球视野中战后日本史的再观察:战后80周年与日本历史遗留问题学术讲座”。
讲座中,松野教授介绍了自己多年从事的日军毒气战和细菌战相关研究成果,称由于日军战败时系统性销毁文件资料,目前所能看到有关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历史真相只是冰山一角。日本政府至今未能切实开展系统性检视与反思历史的工作。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日军遗留化学武器不仅伤害了中国民众,其中最严重的如2003年齐齐哈尔“8·4毒气事件”,即使针对日本国内民众的受害事件,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近年来,松野在收藏二战史料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陆续发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将校高等文官职员表》《陆军高等文官名簿陆军书记官陆军技师》等档案资料,为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松野认为日本执政当局的做法不仅阻碍了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历史和解,客观上也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与国际形象。他主张,日本必须正视侵略战争的历史,明确承认战争责任。日本的和平教育也应更加全面,不仅要讲述日本作为受害者的经历,还要教育国民认识到日本作为加害者的历史责任。
石田隆至副研究员在讲座中也谈到了日本历史教育的局限性问题。战后日本的历史教育和和平教育主要以“受害者经历”为中心,忽视了从加害者角度讲述战争的责任。随着战争亲历者的逐渐离世,这种单一视角的教育正在使日本社会对战争责任的认知更加模糊。他认为,在与中国因历史问题产生摩擦时,日本国内经常表现出情绪化的抵触反应,往往将矛盾归咎于中国的所谓“反日教育”,不愿也不能理解中国在处理两国关系中维护和平的意愿。
本次讲座由历史研究室主任、金莹研究员主持。研究室副主任、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吴限副研究员、邹皓丹副研究员、王瓒玮助理研究员参加了研讨。双方进一步围绕中日两国历史研究、地方史研究的比较,战争相关展览馆的陈设和战争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遗留化武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学术讨论效果。
(王瓒玮 供稿)